shuǐ diào gē tóu
水调歌头
jiǔ yǒu líng yún zhì,
久有凌云志,
zhòng shàng jǐng gāng shān.
重上井冈山。
qiān lǐ lái xún gù dì,
千里来寻故地,
jiù mào biàn xīn yán.
旧貌变新颜。
dào chù yīng gē yàn wǔ,
到处莺歌燕舞,
gèng yǒu chán chán liú shuǐ,
更有潺潺流水,
gāo lù rù yún duān.
高路入云端。
guò le huáng yáng jiè,
过了黄洋界,
xiǎn chù bù xū kàn.
险处不须看。
fēng léi dòng,
风雷动,
jīng qí fèn,
旌旗奋,
shì rén huán.
是人寰。
sān shí bā nián guò qù,
三十八年过去,
tán zhǐ yī huī jiān.
弹指一挥间。
kě shàng jiǔ tiān lǎn yuè,
可上九天揽月,
kě xià wǔ yáng zhuō biē,
可下五洋捉鳖,
tán xiào kǎi gē hái.
谈笑凯歌还。
shì shàng wú nán shì,
世上无难事,
zhǐ yào kěn dēng pān.
只要肯登攀。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详情介绍
①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花犯念奴”“花犯”,正体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后段十句四平韵。
②久有凌云志:很久以前就怀有爬山登高的志愿。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传》说,冯衍自谓“常有陵云之志”。陵:通“凌”。凌云志,本指高远的志向。这里兼指重上井冈山的心愿,同时含有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的意思。凌云,升高至云霄,这里是登高之意。志,心愿,想法。
③重上井冈山:指毛泽东离开井冈山38年后的1965年5月,回到井冈山视察社会主义建设。这句点题。
④千里:指从北京到井冈山,千里迢迢。寻,寻访。故地,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这里指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⑤旧貌变新颜:井冈山建设事业迅速发展,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⑥到处莺歌燕舞:建国后,井冈山的自然生态受到特别保护,各种鸟儿在绿树丛中欢唱,在空中飞旋嬉戏。
⑦更有:另外有,还有。潺潺,形容流水的声响或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⑧高路入云端:环山公路盘旋而上,伸入云际。高路,这里指1960年冬修筑的从江西宁冈砻市至井冈山茨坪的盘山公路。云端,云里,云中。
⑨黄洋界:也作望洋界或汪洋界。位于井冈山区西北部,海拔1342米,两侧是深谷、峭壁。黄洋界距井冈山的中心茨坪25里,上下15里,形势雄峻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是通往井冈山五大哨口(朱砂冲、桐木岭、黄洋界、双马石、八面山)中最险要的一个。
⑩险处不须看:含有我们经历了黄洋界战斗这样严峻的考验,就不会为任何艰难险阻所吓倒,一定能够取得革命斗争胜利的意思。险处,险要之处。不须,不用,不必。看,此处读平声。以上两句是说,黄洋界在井冈山五大哨口中形势最为险要,过了黄洋界,其余的就不必看了。
⑪风雷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风暴气势磅礴,万里激荡。风雷,风暴雷哼。比喻气势浩大而猛烈的革命斗争的冲击力量。
⑫旌旗奋:指火红的战旗迎风飘扬。旌旗,旗帜的通称。《周礼·春官·司常》:“凡军事,建旌旗。”这里指革命斗争的红旗。奋,奋力高举。
⑬是人寰:这正是人间的景象。人寰,即人世间。寰,指广大的地域。
⑭三十八年过去:从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第一次上井冈山算起,到1965年重上井冈山,其间相隔38年。
⑮弹指:本为佛教用语。指勾指弹一下的工夫,极言时间短暂。一挥,挥一挥手,比喻时间过得飞快。宋代释法云《翻译名义集》引《阿毗达摩俱舍论》:“壮士一弹指顷六十五刹那。”
⑯可上九天揽月:典出《孙子·形篇》:“善攻者,动于九天揽月之上。”“览”,“揽”的古字。九天,天的极高处。古代以为天有九重。战国楚屈原《离骚》:“指九天以为正(证)兮,夫唯灵修之故也。”揽月,摘取月亮。
⑰五洋:指世界五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这里泛指世界。南冰洋即南极洲,过去人们以为它是海洋,现已探明,实为冰川覆盖的大高原。捉鳖,成语有“瓮中捉鳖”,形容手到擒来,极其容易。元代康进之《梁山泊李逵负荆》第四折:“管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鳖,甲鱼,这里喻指擒拿的敌人。这句是说,无产阶级革命者一定能够打倒国内外一切敌人,取得革命胜利。
⑱谈笑凯歌还:典出西晋左思《咏史》:“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意谓在谈笑声中高奏凯歌,胜利归来。这里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乐观主义精神。谈笑,笑语言谈,形容十分轻松,不费气力。凯歌,胜利的歌。还,归来,回还。
⑲世上无难事:俗语有“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⑳登攀:即攀登。这句是说,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如同爬山一样,只要不畏艰险,努力攀登,就一定能到达光辉的顶点,取得胜利。
1927年10月,毛泽东34岁时,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开辟武装割据道路,沿着这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终于取得了创立新中国的胜利。时隔38年后,年逾古稀的毛泽东又“重上井冈山”。1965年5月,毛泽东巡视大江南北后,于5月22日从湖南长沙登车,沿着途经韶山、安源、三湾、宁冈而直达茨坪的公路上山。当日到达后,先到茅坪。同日,当驱车经过黄洋界哨口时,毛泽东下车仔细察看了经修复的当年放哨红军住过的营房,还站在哨口举目瞭望。大约下午6时,他才到达当年根据地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茨坪,当晚在井冈山宾馆三所115号房间住下,共住7晚。在井冈山居住期间,毛泽东感慨良多,诗兴勃发,于是在5月25日写下了这首《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毛泽东这首词实际上在1976年元旦就已公开发表,公开发表此词后8个月,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他的心脏就停止了跳动。
这首词属记游之作,描绘了毛泽东重游革命故地井冈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上阕纪行,叙事写景,描写井冈山气象一新、生机盎然的壮美风貌,抒发故地重游的感慨。该词上阕中的“凌云志”是一语双关,既是毛泽东很久以来就渴望登高峻的井冈山,同时又在表明自己年纪虽老,仍怀有宏伟的革命理想。回到阔别多年的革命根据地,“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一个“寻”字体现出毛泽东内心深切的怀旧情感,令毛泽东无限欣慰的是,眼前的井冈山和昔日的井冈山根据地相比,简直是新旧两重天,映入毛泽东眼帘的新井冈山是群莺鸣唱,新燕飞舞,流水潺潺,交通方便。它将大自然的清闲曼妙与人工建设的卓越成就都融为一体,纳入到井冈山的新景观之中,给人一派春光明媚、生机盎然、安乐祥和的景象。其中1960年冬修建的从江西宁冈砻市至井冈山茨坪的盘山公路,将昔日羊肠小道盘旋,建设成今日盘山公路高入云端。令人顿想革命建设征途的远大前景和高山仰止之情。尾句“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语意双关,言近旨远。1928年秋,中国工农红军以不足一营的守军,凭借黄洋界天险,英勇抗敌,终将来犯之敌击退,这就是毛泽东在《西江月·井冈山》词中所描述的“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不须看”三字,看似轻巧,实则力比千钧,它体现出内心的豪壮,不仅蔑视黄洋界的自然险阻,而且包含着把人世间的一切艰难险阻都不在话下,予以藐视。
下阕述情言志,抒发革命领袖勇攀高峰、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远大而壮烈的情怀,表达自己内心正在酝酿着的气势磅礴的政治抱负和雄心壮志。“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是对自己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以来如火如茶的革命斗争历程的回顾。这三句表明,毛泽东站在井冈山故地上,面对神州大地,思绪如潮:打从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起步,经过“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武夷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广昌路上“风展红旗过大关”;龙岗之战“不周山下红旗乱”;直到“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革命红旗从东打到西,从南打到北,又从北打到南,直打到“百万雄师过大江”,“一唱雄鸡天下白”,打出了一个“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38年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也不过像一挥手之间便很快过去了。而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但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而且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从该词看出,毛泽东对过去不做过多的流连,而是积极地着眼于现在,放眼于未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这三句词表明毛泽东壮志凌云的政治抱负和绝不惧怕任何艰难险阻的坚定决心及胜利信心。“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以富有哲理的格言作结,号召全国人民树立壮志,勇攀高峰,努力战胜目前的阻力和困难。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中国诗词大会》:共产党人在战争年代,不怕远征难,在新的社会主义的时代,依然要发挥这样的精神,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所以这首词讲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周振甫《中华诗词鉴赏辞典》:“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不是说作者认为没有难事,作者在《娄山关》词后说:“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可见作者是承认革命有很多困难的。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徐四海《毛泽东诗词鉴赏》:细细品读这首词,可以强烈感受到充溢于词中的轻松愉悦情绪和满怀自信的豪迈气概。豪迈是这首词的一个基调。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的巧妙结合,是该词的第二个特点。上阕开头四句是叙事,但其中也含有景和情的描写。接下来五句写景,而景中有情、有理。最后两句揭示了一种生活哲理。下阕前三句叙事,也含有情和景。最后两句则是在眼前景,往日事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充满哲理意味的总结。整首词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善于用典和化用前人诗句是毛泽东诗词的共同特点,当然也是这首词的一个特点。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