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归途

shuǐ diào gē tóu guī tú
水调歌头 归途

bù xiàn tiān chí niǎo, bù mù běi míng yú.
不羡天池鸟,不慕北溟鱼。
shùn xī chéng fēng wàn lǐ, tiě yì yún zhōng shū.
瞬息乘风万里,铁翼云中舒。
cái dào xīn xī bǐ lì, yǐ guò wū lán bā tuō, hàn hǎi lǎn wú yú.
才到新西比利,已过乌兰巴托,瀚海览无余。
shuí wèi qián kūn dà? hún sì yī ōu fū.
谁谓乾坤大?浑似一沤夫。
gāo gē juàn, xióng tán xiē, zhǎn huà tú.
高歌倦,雄谈歇,展画图。
cháng chéng mò dì yǎn dǐ, fú yù pán yún tú.
长城蓦地眼底,岪郁盘云途。
dì shàng shān shān héng dài, tiān shàng rén rén fǔ shǒu, yòu jiàn kūn míng hú.
地上山山横黛,天上人人俯首,又见昆明湖。
jǐn xiù shān hé hǎo, jīn zhāo qì xiàng shū.
锦绣山河好,今朝气象殊。

作者

郭沫若(1892—1978) 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四川乐山人。1949年后曾任中国文联主席、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27年,和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的瞿秋白同游黄鹤楼故址。1938年在武汉主持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期间,曾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和团结文化界人士,在黄鹤楼故址上开展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宣传活动。详情介绍

《水调歌头 归途》表达了诗人对壮丽山河的深情厚意以及对技术进步的热爱和向往。诗中通过对比自由自在的鸟和鱼与人类使用的铁翼,表达了人类不满足于自然界的限制,通过技术手段追求更广阔的世界。诗人展示了自己的旅途经历,通过对国际旅行的描述,强调了自己的广博视野和对世界的探索精神。

诗人以长城、山峦和昆明湖等祖国山河的景象作为诗歌的亮点,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深情厚意和对祖国山河的美好赞美。诗人将现实与理想相结合,通过诗歌的形式展示了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和对技术进步的热爱。整首诗以其旅行者的视角和感受,展示了诗人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情感体验。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