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

jiāng yuè huǎng chóng shān chū dào sōng shān shí zuò
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

sāi shàng qiū fēng gǔ jiǎo, chéng tóu luò rì jīng qí.
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
shào nián ān mǎ shì xiāng yí.
少年鞍马适相宜。
cóng jūn yuè, mò wèn suǒ cóng shuí.
从军乐,莫问所从谁。
hóu qí cái tōng jì běi, xiān shēng yǐ dòng liáo xī.
侯骑才通蓟北,先声已动辽西。
guī qī yóu jí liǔ yī yī.
归期犹及柳依依。
chūn guī yuè, hóng xiù bù xū tí.
春闺月,红袖不须啼。

作者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祖先出自北魏拓跋氏,但父祖辈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元好问7岁就能写诗,20岁即名震京师。27岁时,因蒙古军南侵,他从家乡流落到河南。公元1221年(金宣宗兴定五年)中进士,历任内乡令、南阳令。公元1232年(金哀宗开兴元年),擢尚书省椽,不久,又除左司都事,转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国灭亡后,曾被押送聊城(今山东聊城市)羁管,后回故乡从事著述,终生不仕元朝。著有《遗山集》《遗山乐府》等。详情介绍

①江月晃重山:词牌名。《词律》云:用《西江月》、《小重山》串合,故名《江月晃重山》。此词每阙上三句为《西江月》体,下二句用《小重山》体。双调五十四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
②嵩(sōng)山:古称“中岳”,在河南省登封县北。金宣宗兴定三年(1218),元好问因避战乱从三乡(河南省宜阳三乡镇)移家登封嵩山。
③”从军”二句:化用王粲《从军》诗:”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
④侯骑(jì):侦察的骑兵。
⑤蓟(jì)北:蓟州之北,汉唐塞北之地。
⑥辽西:今辽宁辽河以西地区。
⑦春闺(guī):春日的闺阁。
⑧红袖(xiù):代指佳人。

该词的创作背景有两种说法:一据龙德寿《元好问萨都剌集》这首词是作者于贞祐丙子(1216年)为避兵南渡之后而作。当时金朝的山东、河北、河东诸郡已被蒙古兵来回扫荡,殆无完土。但元好问对金军收复失地仍抱有希望,故在词中显示出凯旋而归的乐观气概; [4]一据唐圭璋《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金宣宗兴定二年(1218年),词人在战乱避难时从三乡(今河南宜阳三乡镇)移家登封嵩山,此词是初到时所作。

上片以豪语绘塞上秋景,起调便营造出一个苍茫雄浑的境界。“塞上秋风鼓角”化用范仲淹《渔家傲》词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四面边声连角起”,描写边塞特有的风光,变原词意中的悲凉为雄壮之音。对照妥切,塞上对城头是地理名词,秋风对落日是自然现象,鼓角对旌旗则是战场上人造的景观。语言表达也更加凝练了。“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边塞特有的意象叠加,展现出了一支已经做好战争准备、严整待发的军队和一幅雄浑苍茫的边塞景象。“接着便展开了人物的出场,“少年鞍马”以下三句,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年轻勇士横跨战马,威武出征的画面,笔势恣肆腾挪,抒写出想要为国立功的豪壮情怀。“少年”二字极富激情与朝气,“从军”逗下片,“乐”字以其高昂的基调振起全篇,而“莫问所从谁”一句更是写足少年从军时的天真、幻想、自信与雄心。
下片极写从军之乐。开头三句,极力形容声威之盛,胜券稳握,对收复故土充满信心。“侯骑”二句,清快跳脱,意谓侦察的骑兵才通过蓟北,而部队的威名已震动辽西。“才”和“已”二字互相呼应,表现了边塞部队威名远扬,使敌人望风而逃的气势。紧接着他乐观自信地说“归期犹及柳依依”,打败了敌人凯旋而归,还赶得上杨柳依依的春天,还可欣赏春天的美景。从时间上照应上片“秋风”,秋天出征,春天凯旋,部队的战斗力之强显而易见。 后三句虚写遥远后方的情事,将秋风鼓角和落日旌旗变换成依依杨柳和春闺初月,鞍马候骑亦为红袖佳人所代替,一张一弛,情趣盎然;而“犹”字承前二句“侯骑才通蓟北,先声已动辽西”之余势。以健笔写韵事,刻画少年多情的性格;“不须啼”三字呼应“莫问”句,又以婉媚达壮意,颇有词情变化之妙,显得意蕴丰厚深长。
全词以高昂乐观的基调,唱出了立志报国的壮怀,堪称一首胜利前景的畅想曲,作品先以边地威严雄武的特有景象,烘托出全身戎装的英雄“少年”激情鼓荡、跃跃欲试的情态。他忠诚报国,无论“所从谁”,都乐于效命沙场,万死不辞。其洒脱、旷达的豪迈情怀,于此可见。正因为有出师必捷的信念,才说“归期犹及柳依依”。结尾劝慰闺妇,没有丝毫悲戚惜别之态,动人肺腑。该词将青年人特有的豪情壮志与儿女爱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壮志凌云,又非无情铁汉,表现了作者年轻气盛,颇为自负的精神风貌。

当代词学家唐圭璋《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 开头二句,以工整对旬,描绘边塞祖犷苍凉的环境。“塞上”、“城头”交代地点,“秋风”、“落日”表明时间,“鼓角”、“旌旗”点明军旅生活,典型地渲染了塞上特有氛围。听词人将人物和背景、氛囤糅合一体,使词的意境达到了高度的和谐。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