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窕燕姬年十五,惯曳长裾,不作纤纤步。
众里嫣然通一顾,人间颜色如尘土。
一树亭亭花乍吐,除却天然,欲赠浑无语。
当面吴娘夸善舞,可怜总被腰肢误。
拼音
yǎo tiǎo yàn jī nián shí wǔ,guàn yè cháng jū,bù zuò xiān xiān bù。
zhòng lǐ yān rán tōng yī gù,rén jiān yán sè rú chén tǔ。
yī shù tíng tíng huā zhà tǔ,chú què tiān rán,yù zèng hún wú yǔ。
dāng miàn wú niáng kuā shàn wǔ,kě lián zǒng bèi yāo zhī wù。
注释
- 燕姬:燕地(今河北)女子
- 曳长裾:拖着长裙(裾:衣襟)
- 纤纤步:刻意的小步(形容做作步态)
- 嫣然:美好笑容
- 亭亭:直立挺拔
- 花乍吐:花朵初放
- 吴娘:吴地(今江苏)女子
- 腰肢误:被刻意扭腰所耽误(指失去自然美)
译文
婀娜的燕地少女年方十五,习惯拖着长裙行走,从不故作纤弱步态。
在人群中嫣然回眸一望,世间其他美色顿时如尘土般黯然失色。
像一株挺拔的花树初绽花朵,除了”天然”二字,竟找不到言语赞美。
当面看那吴地女子自夸善舞,可惜总是被刻意的腰肢动作破坏了自然之美。
背景
- 创作时间:1905年王国维任教苏州时
- 地域背景:南北审美差异(燕赵豪爽vs吴越柔媚)
- 思想背景:作者”自然”美学观的体现
- 文学背景:对清代词坛矫饰风气的反拨
赏析
- 艺术特色:
- 对比手法:燕姬天然vs吴娘做作
- 意象塑造:”一树亭亭”的鲜活意象
- 语言风格:白描中见深意
- 审美主张:
- 推崇”天然去雕饰”之美
- 反对刻意矫揉造作
- 强调内在气韵重于外在技巧
- 结构分析:
- 上阕:正面描写燕姬风采
- 下阕:通过对比强化主题
评价
- 梁启超评:”直造古人不到处”
- 叶嘉莹评:”静安先生词中最佳小品”
- 钱仲联评:”以简驭繁,寓深于浅”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