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水萧疏总画图,若非米老定倪迂。
何须更说江山好,破屋荒林亦自殊。
拼音
yān shuǐ xiāo shū zǒng huà tú,ruò fēi mǐ lǎo dìng ní yū。
hé xū gèng shuō jiāng shān hǎo,pò wū huāng lín yì zì shū。
注释
- 烟水萧疏:雾气笼罩的水面显得疏朗清冷。
- 米老:北宋画家米芾,擅长水墨山水,风格朦胧苍润。
- 倪迂:元代画家倪瓒,画风简淡荒寒,人称“倪云林”。
- 自殊:自有独特的美。
译文
朦胧的山水就像一幅天然画作,不是米芾的手笔就是倪瓒的杰作。
何必非要夸赞名山大川,这破屋荒林也别有一番风味。
背景
此诗是纪昀游历富春江至严陵一带时所作,共四首,本诗为第三首。富春江素以山水如画闻名(如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但纪昀并未直接赞美壮丽景色,而是聚焦于“破屋荒林”的萧疏之美,体现其独特的审美视角。
赏析
- 以画喻景,虚实相生:
首句将烟水朦胧的实景比作“画图”,并联想至米芾、倪瓒两位画家,虚写其艺术风格与眼前景致的契合,赋予自然以人文意蕴。 - 反衬手法,标新立异:
后两句跳出对江山壮丽的常规赞美,转而发现“破屋荒林”的独特美感,体现纪昀对“荒寒之美”的欣赏,与文人画“以拙为雅”的理念一脉相承。 - 哲理寄托:
诗中暗含“美无处不在”的哲理,强调主观审美的重要性,与袁枚“性灵说”主张的“独抒性灵”相呼应。
评价
- 清代学者洪亮吉评纪昀诗:“如泛舟苕霅,清冷无际。”认为其诗风清冷疏淡,本诗正体现此特点。
- 现代学者钱仲联在《清诗三百首》中称此诗“以小见大,于荒寂中见生机”,肯定其突破传统山水诗的视角。
- 当代评论:学者多认为此诗反映了乾嘉时期文人“重个性、尚真趣”的审美转向,是纪昀“学者诗”中少有的灵动之作。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