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钱雨楼图照

天然臞隐骨嵯峨,破絮蒙头自苦哦。
残雪一峰相对立,不知清气落谁多!

拼音

tiān rán qú yǐn gǔ cuó é,pò xù méng tóu zì kǔ ó。
cán xuě yī fēng xiāng duì lì,bù zhī qīng qì luò shuí duō!

注释

  1. 臞隐:形容隐士清瘦的样貌
  2. 嵯峨:形容山势高峻,此处比喻人的风骨
  3. 破絮:破旧的棉衣
  4. 苦哦:苦苦吟诵
  5. 残雪一峰:比喻高洁孤傲的品格

译文

画中隐士天生瘦削骨骼清奇,披着破棉衣独自苦吟。
像一座残留积雪的孤峰与我相对,不知我们俩谁的清高之气更多些!

背景

此诗作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是黄景仁为友人钱雨楼的画像所作。当时黄景仁科举失意,生活困顿,与画中隐士形象产生强烈共鸣,借题画抒发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怀。

赏析

(一)意象运用

  1. 人物意象:”臞隐”塑造出清瘦的隐士形象,”破絮”突出其安贫乐道的精神
  2. 自然意象:”残雪一峰”既写景又喻人,雪峰象征高洁品格
  3. 抽象意象:”清气”代表文人追求的精神境界

(二)艺术特色

  1. 白描手法:用简练笔墨勾勒形象,”破絮蒙头”四字即生动传神
  2. 对比手法:画中人与诗人形成镜像对照
  3. 虚实结合:前两句写实,后两句转入精神层面的交流

(三)情感表达

  1. 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2. 对清高品格的追求
  3. 知音难觅的感慨

(四)语言特点

  1. 凝练精准:二十八字包含丰富内涵
  2. 音韵和谐:平仄相间,朗朗上口
  3. 善用比喻:”残雪一峰”新颖独特

评价

  1. 清代洪亮吉评:”仲则诗如咽露秋虫,舞风病鹤。”
  2. 近代钱仲联说:”黄景仁诗多写穷愁,然格调高绝。”
  3. 当代学者严迪昌认为:”此诗展现了文人相重的真挚情感。”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