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名炳麟,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中国近代著名国学大师、革命家、诗人。作为清末民初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他既是反清革命的重要领袖,又是传统学术的集大成者。章太炎的诗歌创作以古体诗为主,风格雄浑古朴,内容多抒发革命情怀和学术理想,在近代诗坛独树一帜。
人物生平
章太炎出生于浙江余杭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6岁入私塾,9岁能作诗文,12岁通读《说文解字》,展现出惊人的语言天赋。1883年考取秀才,后入杭州诂经精舍,师从著名朴学大师俞樾,系统学习经学、小学(文字学)。在此期间,他博览群书,尤其精研《左传》《史记》等典籍,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章太炎思想发生重大转变。他毅然走出书斋,投身维新运动,加入强学会。1897年赴上海任《时务报》撰述,宣传变法主张。戊戌变法失败后,遭清廷通缉,流亡台湾。1899年东渡日本,结识孙中山,开始转向革命。1900年回国后,参与唐才常自立军起义,失败后再次流亡日本。
1902年在东京与孙中山订交,参与组建中国同盟会。1903年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为邹容《革命军》作序,震动海内外。同年因”苏报案”被捕入狱三年。在狱中潜心佛学,并坚持学术研究。1906年出狱后赴日本,主编《民报》,成为革命派主要理论家。这一时期,他培养了大批革命青年,鲁迅、钱玄同、黄侃等都曾从其受业。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国,任南京临时政府枢密顾问。1913年因反对袁世凯被软禁北京,期间潜心著述,完成《国故论衡》等重要著作。1917年南下广州参加护法运动。晚年定居苏州,创办章氏国学讲习所,专心讲学著述。1936年在苏州病逝,享年67岁。
主要成就
- 诗歌创作
章太炎诗作以五言古诗成就最高,风格古朴雄浑,内容多抒发革命理想和学术追求。代表作《狱中赠邹容》《东夷诗》等,充满革命激情;《述学》《论学》等,则体现其学术思想。其诗作讲究用典,语言凝练,在近代诗坛独具特色。 - 学术研究
在经学、史学、文字学、诸子学等领域都有精深研究。所著《国故论衡》《文始》《新方言》等,融会贯通中西学术,开创了”章黄学派”(与黄侃并称)。尤其在文字音韵学方面,提出”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等重要理论。 - 革命宣传
作为革命派主要理论家,撰写大量政论文章,如《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革命道德说》等,系统阐述革命理论,为辛亥革命提供了重要思想武器。其文章逻辑严密,气势磅礴,影响深远。 - 教育贡献
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如鲁迅、钱玄同、黄侃、吴承仕等,这些学生在新文化运动和学术研究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晚年创办章氏国学讲习所,致力于传统文化传承。
历史评价
- 孙中山:太炎先生是革命先觉,国学泰斗。
- 鲁迅:章师之学,精深博大,非一般人所能及。
- 黄侃:先生之学,如高山大海,令人仰止。
- 钱玄同:太炎老师的学问,古今少有。
- 胡适:章氏是清代学术的集大成者。
- 梁启超:枚叔之文,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
- 陈寅恪:太炎先生是近世通儒第一人。
- 郭沫若:章太炎的诗文,充满革命精神。
- 柳亚子:枚叔诗格高古,直追汉魏。
- 钱穆:章氏之学,融贯古今,会通中西。
- 蔡元培:太炎先生是革命元勋,国学大师。
- 刘师培:章君之文,独步当世。
- 王国维:枚叔治学,既精且博。
- 周作人:章先生是旧学殿军,新学开山。
- 冯友兰:章太炎是近代中国最伟大的学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