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诗榜
用户封面
岳飞-诗榜
岳飞
(1103年-1142年),字鹏举,南宋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同时也是具有深厚文学修养的诗人。详细介绍
诗榜排名
评价
简介

岳飞(1103年-1142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同时也是具有深厚文学修养的诗人。他一生以“精忠报国”为志,率领“岳家军”屡破金兵,收复中原失地,是南宋初年最具传奇色彩的军事统帅。其诗词《满江红·怒发冲冠》慷慨激昂,成为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千古绝唱。尽管因主战触怒宋高宗与秦桧,最终以“莫须有”罪名冤死风波亭,但岳飞“忠勇报国”的形象已深深镌刻于中华文化记忆之中,被后世尊为“武圣”,与关羽并列。

1. 寒门出身与少年立志

岳飞生于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出身农家,父岳和务农,母姚氏贤德。幼时家贫,日间耕田砍柴,夜间借月光读书习武。少年时拜周侗为师,学习骑射与兵法,能挽三百斤强弓,通晓《左氏春秋》《孙吴兵法》。宣和四年(1122年),19岁的岳飞首次投军抗辽,因父丧归乡。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陷汴京,掳走徽、钦二帝(靖康之耻),岳飞目睹山河破碎,遂立“还我河山”之志,再度投军抗金。

2. 崛起于抗金战场

  • ​​初露锋芒​​:建炎元年(1127年),岳飞因上书建议北伐被革职,转投河北招抚使张所,任中军统领。在汜水关之战中以五百骑破金军数千,升统制。
  • ​​组建岳家军​​:绍兴元年(1131年),岳飞受命剿灭江淮流寇曹成、李成等,收编精锐,组建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为军纪的“岳家军”,成为南宋四大主力军之一。
  • ​​北伐中原​​:
    • 绍兴四年(1134年),首次北伐收复襄阳六郡,获授清远军节度使,时年32岁,为宋朝最年轻的建节者。
    • 绍兴六年(1136年),二次北伐攻占虢州、商州,兵临黄河。
    • 绍兴十年(1140年),金兀术毁约南侵,岳飞第四次北伐,连克郾城、颍昌、朱仙镇,以“拐子马”“铁浮图”闻名的金军主力溃败,中原义军纷纷响应,金人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3. 千古奇冤与身后荣辱

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高宗赵构与宰相秦桧力主议和,连发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同年十月,岳飞被诬“谋反”入狱,面对酷刑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字诉状。绍兴十一年腊月廿九(1142年1月27日),岳飞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被害于临安风波亭,年仅39岁。宋孝宗继位后为其平反,追谥“武穆”,宁宗时追封鄂王,理宗改谥“忠武”。

1. 军事革新与战争艺术

  • ​​军队建设​​:首创“连结河朔”战略,联合北方义军形成抗金统一战线;严明军纪,推行“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岳家军成为古代罕见的“仁义之师”。
  • ​​战术创新​​:
    • 针对金军骑兵,发明“麻扎刀”“钩镰枪”破“拐子马”。
    • 首创“以步制骑”阵法,郾城之战以步兵重斧大破金军铁骑。
  • ​​军事著作​​:著有《武穆遗书》(一说为后世托名),总结兵法要略,强调“仁、信、智、勇、严”为将五德。

2. 文学与书法成就

  • ​​诗词创作​​:
    • 《满江红·怒发冲冠》:“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全词气吞山河,被誉为“孤篇压两宋”。
    •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展现壮志难酬的悲怆。
  • ​​书法造诣​​:传世墨迹《前后出师表》(存争议)笔力雄健,有“银钩铁画”之风;手书“还我河山”四字成为民族气节的象征。

3. 政治与思想遗产

  • ​​治国理念​​:主张“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则天下太平”,强调吏治清廉与军事强盛并重。
  • ​​文化影响​​:其“精忠报国”精神成为儒家忠义文化的具象化符号,明清时期与关羽共享“武庙”祭祀,民间尊为“岳圣”。

1. 古代评价

  • ​​宋孝宗​​:“卿家纪律、用兵之法,张、韩远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赐谥告词》)
  • ​​文天祥​​:“岳先生,当吾世谁能及之?所谓北斗以南一人而已!”(《纪年录》)
  • ​​朱元璋​​:“纯正不曲,书如其人。”(评岳飞书法)
  • ​​乾隆帝​​:“惟尔公忠,炳耀几筵。如见当年,叱咤风云。”(杭州岳庙题诗)

2. 近现代评价

  • ​​孙中山​​:“岳飞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民族解放的象征。”
  • ​​毛泽东​​:“岳飞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爱国英雄。”(1952年视察汤阴岳飞故里时所言)
  • ​​钱穆​​:“岳武穆之忠贞,实代表中国文化之最高精神。”(《国史大纲》)

岳飞是中华民族精神史上的巍峨丰碑。他既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的铁血战神,又是“欲将心事付瑶琴”的悲情诗人;既以军事天才扭转危局,又以人格魅力垂范千秋。他的悲剧命运折射出专制皇权与爱国理想的深刻矛盾,而他的不朽声名则证明:真正的英雄主义,终将在历史的淘洗中超越时代局限,升华为永恒的文化基因。正如杭州岳庙楹联所书:“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岳飞的故事,永远在警示后人:一个民族的脊梁,从来不是靠屈膝求和所能铸就,而是由无数“怒发冲冠”的浩然之气撑起。

©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