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复古-诗榜
用户封面
戴复古-诗榜
戴复古宋朝诗人
(1167年-约1248年),字式之,号石屏,南宋中后期著名诗人,江湖诗派代表人物。
简介

戴复古(1167年-约1248年),字式之,号石屏,台州黄岩(今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人,南宋中后期著名诗人,江湖诗派代表人物。他出身寒微,终身未仕,以布衣游历四方,足迹遍及江浙、湖广、川蜀等地,结交陆游、杨万里、刘克庄等文坛巨擘。其诗作关注民生疾苦、揭露社会矛盾,风格质朴自然、雄健豪放,语言浅近而意蕴深沉,被誉为“江湖诗派之冠”。存世《石屏诗集》六卷,诗作近千首,内容涵盖山水田园、家国忧思、人生感慨,对元代“四大家”及明清性灵派影响深远,被方回赞为“宋诗三百年间,江湖第一人”。

1. 家学渊源与早年失怙​

戴复古生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父戴敏为当地诗人,早逝。戴复古幼承家学,七岁能诗,少年时作《织妇叹》“绢未脱轴拟输官,丝未落车图赎典”,初显对民间疾苦的关注。因家贫无力科举,青年时以诗游历江湖,自述“幼孤失学,胸中无千百字书”(《石屏诗集自序》)。

​2. 江湖漂泊与诗名渐起​

  • ​​壮游四方​​:绍熙年间(1190-1194年),游历江右、荆湘、闽粤,访朱熹于武夷山,谒陆游于绍兴,得陆游指点诗艺。嘉定年间(1208-1224年),客居临安(今杭州),与刘克庄、赵师秀等江湖诗人结社唱和,诗名日盛。
  • ​​针砭时弊​​:宝庆元年(1225年),作《庚子荐饥》组诗揭露灾荒惨状,“饿走抛家舍,纵横死路歧”直指官府赈灾不力。
  • ​​边塞抒怀​​:绍定四年(1231年),北上淮汉前线,作《盱眙行》“莫向北岸汲,中有英雄泪”,抒发抗金报国之志。

​3. 晚年归隐与诗艺升华​

端平三年(1236年),归隐故乡黄岩,筑“石屏山房”,整理诗稿。淳祐年间(1241-1252年),与遗民诗人林景熙、汪元量等交游,诗风转向沉郁,如《频酌淮河水》“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何人此城里,城角栽石榴”。约卒于淳祐八年(1248年),享年八十余岁。

1. 诗歌创作:江湖诗派的现实高峰​

戴复古存诗近千首,题材广阔,艺术成就斐然:

  • ​​民生疾苦​​:《织妇叹》《庚子荐饥》等诗揭露苛政,如“绢未脱轴拟输官,丝未落车图赎典”写赋税压榨,被誉为“南宋诗史”。
  • ​​家国情怀​​:《江阴浮远堂》“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以望中无山暗喻中原沦丧,沉痛悲怆。
  • ​​山水田园​​:《山村》“山崦谁家绿树中,短墙半露石榴红”,以白描写江南村景,清新自然。
  • ​​语言创新​​:善用俚语俗谚,《夜宿田家》“簦笠相随走路歧,一春不换旧征衣”以口语入诗,鲜活生动。

​2. 诗学理论:自然与现实的融合​

  • ​​倡“诗外功夫”​​:主张“诗不可强作,必先历览山川人物,然后有得”(《论诗十绝》),强调生活体验。
  • ​​反模拟复古​​:批评江西诗派“点铁成金”为“剜肉补疮”,提出“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纵横”。
  • ​​重社会功能​​:认为诗歌应“关风教,系治乱”,其《题朝士刘克庄诗卷》“忧时原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成江湖诗派纲领。

​3. 文学影响:承前启后的诗坛桥梁​

  • ​​承陆游遗风​​:其爱国诗继承陆游慷慨之气,《闻时事》“事关气数英雄老,秋入关河鼓角悲”悲壮沉郁。
  • ​​启元代诗风​​:元好问、杨维桢等受其影响,清人顾嗣立称“石屏诗如老农话桑麻,事事真实”。
  • ​​江湖诗派旗帜​​:与刘克庄、戴昺并称“江湖三杰”,《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诗“精研深思,自有神悟”。

​4. 文化贡献:布衣诗人的精神象征​

  • ​​平民视角​​:以布衣身份书写民间疾苦,如《织妇叹》被誉为“南宋版《卖炭翁》”。
  • ​​士人风骨​​:拒权相史弥远招揽,作《感遇》“宁可忍饥死,不可苟利生”,彰显气节。
  • ​​诗教传承​​:晚年编《石屏诗话》,传授诗法,门人吴子良辑《石屏续集》传世。

1. 古代评价​

  • ​​陆游​​:“戴式之诗,如冰壶秋月,莹彻无瑕。”(《剑南诗稿》卷五十六)
  • ​​刘克庄​​:“石屏诗清苦而不枯槁,豪放而不叫嚣,江湖诗人中独树一帜。”(《后村诗话》)
  • ​​方回​​:“石屏诗天然不费斧凿,江湖诗人当为第一。”(《瀛奎律髓》)

​2. 近现代评价​

  • ​​钱钟书​​:“戴复古以布衣之眼观照乱世,其诗如老树著花,自有一种朴茂之气。”(《谈艺录》)
  • ​​朱东润​​:“石屏诗上承放翁之雄健,下启遗民之悲慨,实为宋季诗坛承转关键。”(《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 ​​程千帆​​:“江湖诗人多局促,唯石屏能于琐细中见雄阔,浅近中寓深沉。”(《两宋文学史》)

戴复古是南宋诗坛一位“以布衣之笔写苍生之痛”的巨匠。他以江湖漂泊者的视角,将山河破碎的悲愤、民生多艰的哀叹、人生逆旅的孤寂,熔铸为“老健浑成”的诗篇,在江西诗派的玄思与四灵诗派的琐碎之间,开辟出江湖诗派的现实主义高峰。其诗作中的“无山遮眼”“饿走抛家”,不仅是个人命运的写照,更是一个时代的血泪印记。陆游赞其“冰壶秋月”,刘克庄誉其“江湖独步”,皆非虚言。在千年文脉中,这位“石屏老人”的身影或许不及苏黄耀眼,但其诗中的泥土气息与赤子之心,却为宋诗注入了最质朴的生命力。诚如元好问所言:“诗到石屏老更成,等闲言语变瑰奇。”戴复古的诗歌精神,正是中国文人“哀民生之多艰”的永恒回响。

诗榜指南诗赛指南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