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韦应物是京兆万年人。韦氏家族主支自西汉时已迁入关中,定居京兆,自汉至唐,代有人物,衣冠鼎盛,为关中望姓之首。不但贵宦辈出,文学方面亦人才迭见。《旧唐书》论及韦氏家族说:“议者云自唐以来,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其孝友词学,承庆、嗣立力量;明于音律,则万里为最;达于礼仪,则叔夏为最;史才博识,以述为最。”这些韦姓人物,还只说到中、盛唐以前。中庸前期的韦应物,则可以说是韦氏家族中作为诗人成就最大的一位。
韦应物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乡人苦之。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少食寡欲,常“焚香扫地而坐”。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 、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 、苏州刺史。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从肃宗广德二年 (764年)起到德宗贞元七年 (791年),将近三十年间,韦应物大部分时间在作地方官吏,其中也有短期在长安故园闲居,或在长安任官。在地方官任上,韦应物勤于吏职,简政爱民,并时时反躬自责,为自己没有尽到贡任而空费俸禄自愧。”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这是韦应物晚年任苏州刺史时写给朋友的诗中一联。一派仁者忧时爱民心肠,感动着后世读者。沈德潜评论说: “是不负心语。””不负心语”就是有良心的话。
苏州刺史届满之后,韦应物没有得到新的任命,他一贫如洗,居然无川资回京候选 (等待朝廷另派他职),寄居于苏州无定寺,不久就客死他乡。其享年约在五十五六。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其田园诗实质渐为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代表作有《观田家》。此外,他还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部分诗篇思想消极,孤寂低沉。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才丽之外,颇近兴讽”(白居易《与元九书》)。五律一气流转 ,情文相生,耐人寻味。五、七绝清韵秀朗,《滁州西涧》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写景如画,为后世称许。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有“五言长城”之称。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此外,他偶亦作小词。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其田园诗实质渐为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代表作有《观田家》。
此外,他还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部分诗篇思想消极,孤寂低沉。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才丽之外,颇近兴讽”(白居易《与元九书》)。五律一气流转 ,情文相生,耐人寻味。五、七绝清韵秀朗,《滁州西涧》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写景如画,为后世称许。
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有“五言长城”之称。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此外,他偶亦作小词。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韦应物的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平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
代表作有《观田家》。此外,他还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部分诗篇思想消极,孤寂低沉。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才丽之外,颇近兴讽”(白居易《与元九书》)。五律一气流转 ,情文相生,耐人寻味。五、七绝清韵秀朗,《滁州西涧》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写景如画,为后世称许。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此外,他偶亦作小词。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
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其田园诗实质渐为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
韦应物实现了脱离官场,幽居山林,享受可爱的清流、茂树、云物的愿望,他感到心安理得,因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蹇劣,笨拙愚劣的意思;“薄世荣”,鄙薄世人对富贵荣华的追求。这里用了《魏志. 王粲传》的典故。《王粲传》中说到徐干,引了裴松之注说:徐干”轻官忽禄,不耽世荣”。韦应物所说的与徐干有所不同,韦应物这二句的意思是:我本就是笨拙愚劣的人,过这种幽居生活自当心安理得,怎么能说我是那种鄙薄世上荣华富贵的高雅之士呢!对这两句,我们不能单纯理解为是诗人的解嘲,因为诗人并不是完全看破红尘而去归隐,他只是对官场的昏暗有所厌倦,想求得解脱,因而辞官幽居。一旦有机遇,他还是要进入仕途的。所以诗人只说自己的愚拙,不说自己的清高,把自己同真隐士区别开来。这既表示了他对幽居独处、独善其身的满足,又表示了对别人的追求并不鄙弃。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
韦应物的诗受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等前辈诗人的影响很大,前人说:“应物五言古体源出于陶,而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说:“一寄穗秾鲜于简淡之中,渊明以来,盖一人而已”(宋濂《宋文宪公集》卷三十七)。这些评价并不十分恰当,但是可以说明韦诗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风格的。
唐代诗人白居易《与元九书》:近世韦苏州歌行,清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
唐代诗人丘丹《唐故尚书左司郎中苏州刺史京兆韦君墓志铭并序》:公诗原于曹刘,参于鲍谢,加以变态,意凌丹霄,忽造佳境,别开户牖。
唐朝诗人刘太真《与韦苏州书》:顾著作来,以足下《郡斋燕集》相示,云何情致畅茂遒逸之如此!宋齐间沈、谢、吴、何始精于理意,缘情体物,备诗人之旨。后之传者,甚失其源。唯足下制其横流。“师挚之始,关雎之乱”,于足下之文见之矣。
唐代文学家李肇《国史补》:应物性高洁,所在焚香扫地而坐,惟顾况、刘长卿、丘丹、秦系、皎然之俦,得厕宾列,与之酬唱。
晚唐诗人司空图①《与李生论诗书》:王右丞、韦苏州澄淡精致,格在其中,岂妨于道学哉?②《与王驾评诗书》:右丞、苏州,趣味澄夐,若清风之出岫。
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撰《新唐书》:若韦应物、沈亚之、阎防、祖咏、薛能、郑谷等,其类尚多,皆班班有文在人间,史家逸其行事,故弗得而述云。
北宋诗人郭祥正《宣诏厅歌赠朱太守》:君不见,滕王阁、庾公楼,樽罍千载夸风流。又不见,宴寝一诗尚不灭,至今人道韦苏州。
北宋文学家苏轼①《次韵鲁直书伯时画王摩诘》:前身陶彭泽,后身韦苏州。欲觅王右丞,还向五字求。②《答王定民》:八法旧闻宗长史,五言今复拟苏州。 《书黄子思诗集后》:李杜之后,诗人继作,虽间有远韵,而才不逮意。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非余子所及也。
北宋文学家陈师道《后山诗话》:右丞、苏州皆学于陶、王,得其自在。
北宋笔记作家魏泰《临汉隐居诗话》:韦应物古诗胜律诗,李德裕、武元衡律诗胜古诗,五字句又胜七字,张籍、王建诗格极相似。李益古、律诗相称,然皆非应物之比也。
北宋末南宋初官员许尹《黄陈诗注序》:陶渊明、韦苏州之诗,寂寞枯槁,如丛兰幽桂,宜于山林而不可置于朝廷之上。
南宋理学家朱熹《清邃阁论诗》:《国史补》称韦为人高洁,鲜食寡欲,所至之处,扫地焚香,闭阁而坐,其诗无一定造作,直是自在,其气象近道,意常爱之。
南宋学者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四》:唐朝人士,以诗名者甚重,往往因一篇之善,一句之工,名公先达为之游谈延誉,遂至声闻四驰。“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韦应物以是得名。然观各人诗集,平平处甚多,岂皆如此句哉?
南宋诗人刘克庄《后村诗话》:悼亡之作,前有潘骑省,后有韦苏州。 韦诗律精妙,流出肝肺,非学力世言其所至扫地焚香而坐,不应为人老少顿异。
元代文学家辛文房《唐才子传·卷四》:诗律自沈、宋之下,日益靡嫚,锼章刻句,揣合浮切,音韵婉谐,属对藻密,而闲雅平淡之气不存矣。独应物驰骤建安以还,各有风韵,自成一家之体,清深雅丽,虽诗人之盛,亦罕其伦,甚为时论所右。而风情不能自已,如赠米嘉荣、杜韦娘等作,皆杯酒之间,见少年故态,无足怪矣。
元末明初文学家宋濂《宋文宪公集·卷三十七》:一寄穗秾鲜于简淡之中,渊明以来,盖一人而已。
明代诗论家胡应麟《诗薮》:有以高闲、旷逸、清远、玄妙为宗者,六朝则陶,后则王孟常储韦柳。
清代学者沈德潜《说诗晬语》: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澹,并入化机。而三家中,太白近乐府,右丞、苏州近古诗,又各擅胜场也。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应物五言古体源出于陶,而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
清代诗人乔亿《剑溪说诗》:五言绝句,工古体者自工……唐之王维、李白、韦应物可证也。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路成文《论韦应物的咏物诗》:韦应物为盛、中唐之际著名诗人,所作山水隐逸诗“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与柳宗元齐名,并称“韦柳”,是王维、孟浩然之后唐代最杰出的山水隐逸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