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光羲-诗榜
用户封面
储光羲-诗榜
储光羲
储光羲(约706—约763),字号不详,盛唐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储",是盛唐山水诗派重要代表。详细介绍
简介

储光羲(约706—约763),字号不详,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盛唐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储”,是盛唐山水诗派重要代表。其诗以描写江南田园风光见长,风格清新自然,意境幽远,尤擅五言古诗。天宝年间任监察御史,安史之乱后因陷贼被贬,晚景凄凉。现存诗约200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

1. 早年经历与科举入仕

储光羲出生于江南士族家庭,自幼聪颖好学。开元十四年(726年)进士及第,初任安宜(今江苏宝应)尉,后调任下邽(今陕西渭南)尉。这一时期创作了大量田园诗,奠定其诗风基调。

2. 长安时期与仕途起伏

  • 天宝初年:受宰相张九龄赏识,任太祝(从九品上),掌管祭祀礼仪。与王维、裴迪等交游,共同探讨佛理禅意。
  • 天宝七载(748年):升任监察御史(正八品上),多次出使地方,写下《使过弹筝峡作》等纪行诗。
  • 天宝末年:调任冯翊(今陕西大荔)尉,亲历安史之乱爆发。

3. 安史之乱与晚年悲剧

  • 至德元年(756年):长安陷落后被迫接受伪职,任安禄山政权监察御史。
  • 乾元元年(758年):唐军收复长安后,与王维等一同被囚,因陷贼罪贬谪岭南。
  • 晚年境遇:约宝应元年(762年)遇赦北归,次年卒于途中,享年约57岁。

1. 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

  • 江南田园诗的代表:《田家即事》《钓鱼湾》等作品开创性地以农夫视角写田园,如”桑柘悠悠水蘸堤,晚风晴景不妨犁”(《田家即事》)。
  • 山水纪行诗的创新:《游茅山五首》将道教圣境与自然山水结合,影响后世道教山水诗创作。
  • 隐逸主题的深化:《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表现”终日无群伴,溪边吊影孤”的隐士情怀。

2. 诗歌形式的突破

  • 五古的典范运用:继承陶渊明白描手法,创作《田家杂兴八首》等组诗,被殷璠评为”格高调逸,趣远情深”。
  • 禅意诗的开拓:《题虬上人房》等作品将禅理融入景物,比王维更早探索”诗禅一味”的境界。

3. 文学史地位

  • 与王维共同奠定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格局;
  • 其纪行诗为杜甫”诗史”创作提供借鉴;
  •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将其列为”盛唐正宗”。

1. 历代评论

  • 唐代:殷璠《河岳英灵集》选其诗12首,称”储公诗,格高调逸,削尽常言”。
  • 宋代:苏轼书《钓鱼湾》诗帖,赞其”得陶公真髓”;陆游仿作《田家》组诗。
  • 明代:胡应麟《诗薮》指出:”储光羲清而适,王维清而秀,孟浩然清而旷。”

2. 现代研究

  • 闻一多认为其诗”充满泥土气息,是盛唐最接地气的诗人”;
  • 钱钟书指出《田家杂兴》”开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先声”;
  • 日本学者入谷仙介称其为”中国的泰戈尔”。

3. 争议与再评价

  • 陷贼经历使其长期被低估,20世纪80年代后学界重新审视其文学价值;
  • 部分学者认为其诗缺乏社会关怀,但近年研究发现《同诸公登慈恩寺塔》暗含讽喻。
©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