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封面
窦巩-诗榜
窦巩
(约772—约831),字友封,中唐著名诗人。与兄窦常、窦牟、窦群、窦庠并称"窦氏五龙",列名《元和姓纂》"文学世家"。详细介绍
简介

窦巩(约772—约831),字友封,京兆始平(今陕西咸阳)人,中唐著名诗人。出身关陇贵族窦氏,为唐代宗朝宰相窦参之侄,与兄窦常、窦牟、窦群、窦庠并称”窦氏五龙”,列名《元和姓纂》”文学世家”。其诗风清丽淡远,尤擅五言绝句,现存诗39首,多酬赠、咏物之作。《全唐诗》评其”诗格清稳,有王孟余韵”,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称其小诗”如清泉漱石,自然成韵”。

1. 贵族子弟的早年熏陶

窦巩生于代宗大历年间(约772年),幼居长安修行里窦氏宅邸,与白居易、元稹比邻而居。贞元十二年(796年)入国子监,师从萧颖士弟子独孤寔,习《毛诗》《文选》,与韩愈、柳宗元为同窗。少年作《新笋》”乱迸苔钱破”已显咏物才情。

2. 仕途经历与文学交游

  • 元和初年(806—810年):以门荫补秘书省校书郎(正九品上),参与编纂《元和御览》,与元稹共事结谊。
  • 元和六年(811年):随武元衡出镇西川,任节度掌书记,作《西川幕中诸公》记录与裴度、杨嗣复的唱和。
  • 长庆年间(821—824年):任夔州刺史(正四品下),建”静晖堂”藏书万卷,白居易《寄题静晖堂》赞其”政简琴书润”。

3. 晚年归京与文学活动

宝历二年(826年)召回任司勋员外郎(从六品上),与刘禹锡、贾岛共组”曲江诗社”。大和五年(831年)病卒,享年约59岁,归葬咸阳窦氏祖茔,权德舆撰神道碑(已佚)。

1. 五言绝句的艺术典范

  • 《南游感兴》:”伤心欲问南朝事,唯见江流去不回”以15字浓缩历史沧桑,被胡应麟评为”中唐五绝神品”。
  • 《襄阳寒食》:”大堤花月夜,长江春水流”开创”意象并置”手法,影响温庭筠《商山早行》。
  • 声律创新:《秋夜》”露白菊氛氲”首创五言三平调句式,为皎然《诗式》列为变格范例。

2. 家族文学的集大成者

  • 辑《窦氏联珠集》五卷,保存兄弟五人诗作,宋代晁公武称”中唐家族文学冠冕”;
  • 其《酬元九院长》开创”以诗代简”文体,韩愈仿作《答张十一》。

3. 地域文化的诗性记录

  • 《夔州歌》:系统描写竹枝词、踏碛等三峡民俗,为刘禹锡改创竹枝词提供素材;
  • 《成都杂感》:记录”锦江夜市””蚕市药市”等商业场景,具重要社会经济史料价值。

1. 历代权威评论

  • 唐代:白居易《与元九书》称”窦五绝句,当代已罕其匹”;《唐国史补》列其兄弟为”元和文学五柱”。
  • 宋代:计有功《唐诗纪事》载其诗”每成一篇,长安少年争传写”;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收录最全。
  • 明代:胡应麟《诗薮》谓”窦友封小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钟惺《唐诗归》赞”清空一气,妙绝古今”。

2. 现代学术研究

  • 闻一多指出其诗”兼具王维之静与孟浩然之淡”;
  • 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考证其与元白诗派的关系;
  • 日本学者松浦友久研究其绝句的”未完成美学”。

窦巩是中唐贵族文学的最后明珠。他以39首精金良玉般的小诗,在元白韩柳的宏大声浪中坚守着盛唐山水诗的清微淡远;用《联珠集》的家族书写,维系着门阀时代最后的诗学荣光。清代王士禛《唐人万首绝句选》的评断尤为精当:”窦五绝句如洞庭柑柚,霜后愈甘。”这种将贵族气质、地域风情与诗歌技艺完美融合的创作,使其成为中唐向晚唐过渡的关键人物——正如咸阳窦氏墓园出土的鎏金铜砚,既沉淀着开元天宝的盛世余韵,又研磨出大历元和的新声。当代学者蒋寅指出:”读窦巩诗,可解唐诗由庙堂向江湖转型的密码。”其作品在日本《千载佳句》中被收录7联,更印证着这位”五绝圣手”的跨文化魅力。

©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