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祜-诗榜
用户封面
张祜-诗榜
张祜
(约785—约852),字承吉,中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许浑并称"晚唐律体三大家"。详细介绍
诗榜排名
评价
简介

张祜(约785—约852),字承吉,南阳(今河南邓州)人,中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许浑并称”晚唐律体三大家”,以宫词和山水诗闻名,现存诗469首,《全唐诗》编为二卷。其诗风华美流丽而不失深沉,尤擅七言律绝,名作《何满子》”故国三千里”传唱宫廷,元稹赞其”诗句警策,冠于流辈”。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评其”诗如琼枝玉树,自含风露”,清代《四库全书》列为”晚唐正声代表”。

1. 少年才俊的文学启蒙

张祜生于贞元初年(约785年),幼随父张恭宦游江南,十岁作《咏珊瑚》”铁网捞来紫玉寒”惊动文坛。元和初年(806年)隐居丹阳(今属江苏),自号”处士”,与白居易、刘禹锡结为忘年交,奠定”诗酒风流”的创作基调。

2. 科举挫折与漫游生涯

  • 长庆至大和年间(821—835年):七应进士试不第,作《京城寓怀》”三十年持一钓竿”自嘲。期间遍访名山,创作《题金陵渡》《入潼关》等纪行诗。
  • 甘露之变前后(835—840年):因《南宫叹》暗讽宦官专权遭打压,避难淮南,与杜牧、赵嘏唱和,形成”清丽深婉”诗风。

3. 晚年隐居与诗歌鼎盛

会昌年间(841—846年)定居丹阳曲阿,筑”碧云亭”聚书万卷。大中六年(852年)卒,享年约67岁,杜牧为撰墓志(已佚),陆龟蒙编《张祜诗集》十卷(今存二卷)。

1. 宫词艺术的巅峰造诣

  • 《何满子》:”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被收入《乐府诗集》,唐武宗时宫人演唱竟至气绝。
  • 《宫词二首》:”故国三千里”创”数字量化”抒情法,影响李煜”一江春水向东流”。
  • 历史纵深:《集灵台》”日光斜照集灵台”以细节解构盛唐,较李商隐《马嵬》更含蓄。

2. 山水诗的空间革命

  • 《题金陵渡》:”潮落夜江斜月里”首创”斜角构图”,比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早400年。
  • 《杭州开元寺》:以”楼台悬倒影”写西湖,启悟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
  • 声光实验:《夜宿湓浦》”月照千峰影渐移”动态光影描写,媲美王维”月出惊山鸟”。

3. 音乐文学的跨界融合

  • 创《雨霖铃》《杜韦娘》等教坊曲词,被《碧鸡漫志》列为”音律大家”;
  • 《观杨瑗柘枝》记录唐代健舞,具重要乐舞史料价值;
  • 《李家柘枝》开创”以诗证舞”文体,影响宋代《德寿宫舞谱》。

1. 历代权威评论

  • 唐代:杜牧《登九峰楼寄张祜》赞”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唐摭言》载其诗”长安纸贵”。
  • 宋代:计有功《唐诗纪事》收录其轶事23则;陆游仿《何满子》作《沈园二首》。
  • 明代:胡震亨《诗薮》称”张祜七绝,可与王昌龄争席”;杨慎《升庵诗话》独推《金陵渡》为”晚唐第一”。

2. 现代学术研究

  • 闻一多指出其诗”兼具李白的飘逸与杜甫的凝练”;
  • 钱钟书《谈艺录》发现《集灵台》与艾略特《荒原》的意象相通性;
  • 日本学者入谷仙介考证其诗在《和汉朗咏集》的传播。

张祜是唐代宫廷与江湖的双重歌者。他以《何满子》的泣血绝唱,为开元天宝的盛世奏响挽歌;用《金陵渡》的朦胧月色,照亮了唐诗向宋词转型的渡口。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的评断尤为深刻:”祜诗如琼花照夜,虽处江湖而光耀庙堂。”这种将贵族美学、市井情怀与艺术创新熔铸一炉的创作,使其成为中晚唐文化转型的活化石——正如丹阳季子庙至今犹存的”张祜题壁”,既凝结着大唐诗歌最后的华彩,又昭示着五代文人词的新声。当代学者莫砺锋指出:”读张祜诗集,可见唐诗由社会关怀向艺术自律的嬗变轨迹。”其作品在日本的千年传诵,更印证着这位”何满子诗人”的跨文化生命力。

©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