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铉-诗榜
用户封面
徐铉-诗榜
徐铉
(917—992),字鼎臣,五代宋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文字学家。与其弟徐锴并称"二徐",为南唐至北宋初文坛领袖。详细介绍
诗榜排名
评价
简介

徐铉(917—992),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五代宋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文字学家。与其弟徐锴并称”二徐”,为南唐至北宋初文坛领袖。历仕南唐、北宋两朝,官至北宋散骑常侍。徐铉博学多才,诗文、小学、书法皆精,现存诗286首,文150余篇,参与校订《说文解字》,编纂《太平广记》《文苑英华》等大型类书。宋太宗称其”文章冠绝当世”,明代杨慎评其”诗承晚唐余绪,开宋调先声”。

1. 南唐时期的文坛领袖

  • 少年成名:十岁能属文,十六岁作《新月赋》惊动南唐文坛。保大元年(943年)任校书郎,与韩熙载、冯延巳共称”江南三绝”。
  • 政治沉浮:历仕李璟、李煜两朝,官至吏部尚书(正三品)。开宝七年(974年)奉李煜命使宋求和,以”辩才无碍”闻名汴京。

2. 入宋后的文化贡献

  • 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任太子率更令,主持校勘《说文解字》,创”大徐本”文字学体系。
  • 文化工程:雍熙三年(986年)与李昉同编《太平广记》五百卷,收录汉至宋初野史小说。
  • 晚年荣宠:淳化三年(992年)以七十六岁高龄随征太原,归途病卒,赠礼部尚书。

1. 文学创作

  • 诗歌:融合白居易通俗与李商隐典丽,《贬官秦州》”青蝇岂独悲虞氏”开宋诗议论先河。
  • 散文:《重修说文序》确立文字学范式;《李煜墓志铭》为”千古悼亡文典范”。
  • 词作:《柳枝辞》十二首承南唐词风,影响晏殊《珠玉词》。

2. 文字学革命

  • 《说文解字》校订:增补19字,修正讹误300余处,世称”大徐本”。
  • 《篆韵谱》:首创按韵部编排古文字典,为后世《康熙字典》范本。

3. 书法艺术

  • 创”徐体”小篆,与弟徐锴”小徐体”并称,黄庭坚评”二徐篆法如屈铁枯藤”。
  • 传世《千字文残卷》(现藏台北故宫)被列为”宋初篆书第一”。

1. 历代评论

  • 宋代:欧阳修《集古录》称其”篆隶之妙,三代以来所未有”;《宋史》赞”南唐遗老,文章宗师”。
  • 明代:胡应麟《诗薮》谓”徐诗如老吏断狱,字字精严”;董其昌临摹其篆书终生。
  • 清代:《四库全书》列其集为”宋初文翰正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奉”大徐本”为圭臬。

2. 现代研究

  • 王国维考证其《棋图义例》为最早围棋理论专著;
  • 日本学者白川静研究”大徐本”对日本《篆隶万象名义》的影响;
  • 当代出土南唐墓志证实其书法”冠绝江南”的记载。

徐铉是文化转型期的关键人物。他以”南唐旧臣”身份保存江南文脉,用”大徐本”《说文》架起汉字演变的桥梁,其诗文创作更成为唐诗向宋调过渡的活标本。正如钱钟书所言:”鼎臣之笔,既镌金陵残梦,又刻汴梁新章。”这种跨越政权更迭的文化坚守,使其影响力远及东亚——日本《本朝文粹》收录其文,朝鲜《吏文辑览》以”徐体”为公文范本。当代学者傅璇琮指出:”理解唐宋文化转型,必自徐铉始。”扬州至今犹存的”二徐祠”,正是对这位文化巨匠的千年礼赞。

©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