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肩吾-诗榜
用户封面
施肩吾-诗榜
施肩吾
(780—861),字希圣,号栖真子,中唐著名道士诗人。与刘商、吴筠并称"道门三诗客"。详细介绍
诗榜排名
评价
简介

施肩吾(780—861),字希圣,号栖真子,洪州南昌(今江西南昌)人,中唐著名道士诗人。元和十五年(820年)进士及第,后隐居洪州西山修道,与刘商、吴筠并称”道门三诗客”。其诗风清奇飘逸,融合道教玄理与山水情趣,现存诗198首,《全唐诗》编为一卷。所著《西山群仙会真记》为道教重要典籍,清代《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诗含烟霞,文载道要,羽流中罕有其匹”。

1. 少年学道与科举入仕

施肩吾生于贞元年间,少时于西山遇道士授《黄庭经》,遂萌修道之志。元和十年(815年)入长安应试,与姚合、贾岛结为”苦吟之友”。元和十五年(820年)以《太清宫观紫极舞赋》中进士第,时年40岁,任江西观察使府从事。

2. 宦海浮沉与归隐修道

  • 长庆至宝历年间(821—827年):因谏迎佛骨触怒权贵,外放台州司马。任上作《岛夷行》记录浙东海外贸易,开海洋诗先河。
  • 大和初年(827年):辞官归隐洪州西山(今南昌西郊),建”栖真观”收徒传道,创”西山道派”。

3. 晚年著述与仙逝

会昌至大中年间(841—860年)编《西山集》十卷,著《黄帝阴符经解》《养生辨疑诀》等道书。咸通二年(861年)羽化,享年82岁,葬西山天宝洞侧。民间传其”白日飞升”,北宋徽宗赐号”华阳真人”。

1. 道教诗歌的开创性成就

  • 游仙诗:《修仙词》”丹田自种留年药”首创内丹术语入诗,影响吕洞宾《敲爻歌》。
  • 山水玄言诗:《幽居诗》”青冥鹤背雪漫漫”融合山水与丹道意象,较谢灵运更富道教色彩。
  • 女冠诗:《赠女道士郑玉华》开创道教女性题材,为鱼玄机先导。

2. 道教理论的系统建构

  • 《西山群仙会真记》:提出”形神俱妙”修炼观,奠定钟吕金丹道理论基础。
  • 《钟吕传道集》(托名):系统阐述”五仙三品”学说,被《道藏》列为要典。

3. 地域文化的诗性记录

  • 《豫章民谣》:最早描写江西”鱼米之乡”景象,”江南名邑数洪州”成南昌最早城市宣传诗。
  • 《海贾谣》:记录唐代广州蕃坊贸易,具重要海上丝绸之路史料价值。

1. 历代权威评论

  • 宋代:张君房《云笈七签》收录其道论17篇;陆游《老学庵笔记》称”施诗清绝,羽流第一”。
  • 元代: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列其传,赞”诗文弘道,羽化登真”。
  • 明代:胡应麟《诗薮》谓”希圣诗如琪花瑶草,天生仙品”;《道藏》收其著作五种。

2. 现代学术研究

  • 陈国符考证其与钟吕金丹道的关系;
  • 日本学者吉川忠夫研究《西山记》对日本修验道影响;
  • 近年南昌出土其《栖真观碑记》残石。

施肩吾是道教文学化的里程碑人物。他以进士之才运化玄理,用198首诗构建起道教诗歌的美学体系,其”诗道合一”的创作实践深刻影响了吕洞宾、张伯端等道教诗人。元代道士赵道一《真仙通鉴》的评断尤为精当:”希圣先生,文为道器,诗作丹媒。”这种将科举仕宦、宗教修行与诗歌艺术完美结合的生命形态,使其成为中晚唐文化转型的关键人物——正如南昌西山至今香火不绝的”施仙观”,既凝结着唐代士人”仕隐两全”的理想,又标记着道教文学化的历史坐标。当代学者卿希泰指出:”研究中国道教文学史,必自施肩吾始。”其著作在朝鲜《海东传道录》中的广泛引述,更印证着这位”华阳真人”的跨文化影响力。

©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