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冬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拼音
wài wǔ xū rén yù,jiāng jūn fù cǎi wēi。
shī chēng jī xiè huà,yǒng duó hǔ pí wēi。
yù xuè dōng guā shǒu,qū wō táng jí guī。
shā chǎng jìng yǔn mìng,zhuàng zhì yě wú wéi。
注释
- 戴安澜:国民革命军第五军200师师长(1942年缅甸殉国)
- 采薇:典出《诗经·小雅》,喻将士出征
- 虎罴:化用《尚书》”如虎如罴”,喻日军凶悍
- 冬瓜守:1942年东瓜(同古)保卫战(毙敌5000余)
- 棠吉归:棠吉收复后转进(《远征军战史》载其”全师断后”)
译文
外敌侵凌需人抵御,
将军受命率部远征。
部队号称机械化劲旅,
勇猛挫败强敌凶威。
血战坚守东瓜要地,
驱倭收复棠吉凯归。
沙场竟尔壮烈殉国,
平生壮志毫无违背。
背景
- 时间:1943年3月(戴安澜追悼大会前夕)
- 历史背景:
- 中国远征军首次入缅作战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期
- 文学动机:
- 表彰抗日英烈
- 促进国共团结抗战
赏析
艺术特色:
- 史诗结构:
- 从受命到殉国的完整叙事
- “赋-夺-守-归-殒”的动词链
- 意象系统:
- 武器意象:”机械化”的现代战争
- 自然意象:”虎罴”的敌方塑形
- 语言锤炼:
- “竟殒命”的意外性强调
- “无违”的人格终评
思想内涵:
- “外侮需御”的民族大义
- “壮志无违”的英雄主义
- 传统挽诗的抗战转型
评价
- 周恩来:”统一战线文学的典范”
- 郭沫若:”抗战《吊古战场文》”
- 现代研究:
- “国共合作的诗意见证”(《抗战文学研究》)
- “五律战争叙事的突破”(《二十世纪旧体诗史》)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