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
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晓,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拼音
lǜ shuǐ qīng shān wǎng zì duō,
huá tuó wú nài xiǎo chóng hé!
qiān cūn bì lì rén yí shǐ,
wàn hù xiāo shū guǐ chàng gē。
zuò dì rì xíng bā wàn lǐ,
xún tiān yáo kàn yī qiān hé。
niú láng yù wèn wēn shén shì,
yī yàng bēi huān zhú shì bō。
注释
- 血吸虫:俗称”大肚子病”(《中国疫病史》载1950年代患者超千万)
- 华佗:东汉名医(《后汉书》载其”精于方药”),喻传统医学局限
- 薜荔:荒芜植物(《楚辞》”被薜荔兮带女萝”),指田园荒废
- 坐地巡天:化用《庄子》”坐地日行”与《晋书》”巡天逐景”
- 牛郎:银河神话人物(《荆楚岁时记》载织女传说)
译文
绿水青山再多也徒然,
华佗再世也奈何不了这小虫!
千村荒芜人烟稀少,
万户萧条鬼魅欢歌。
坐地不动日行八万里,
巡游天际遥望万千星河。
牛郎若要问瘟神之事,
人间悲欢依旧随波流逝。
背景
- 时间:1958年7月1日(《人民日报》报道余江县根治血吸虫)
- 历史背景:
- “除四害”运动高潮
- 大跃进时期群众动员
- 文学动机:
- 歌颂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 探索科技题材的诗意表达
赏析
艺术特色:
- 意象系统:
- 生态意象:”绿水青山-薜荔”的强烈对比
- 宇宙意象:”巡天-银河”的宏观视野
- 时空结构:
- 地上苦难与天上巡游的蒙太奇
- “日行八万里”的科学诗化
- 语言创新:
- “无奈小虫”的口语化表达
- “逐逝波”的古典新用
思想内涵:
- 对传统医学局限的反思
- “坐地巡天”的科学浪漫主义
- 传统疫病题材的现代转型
评价
- 郭沫若:”科学诗的里程碑”(《人民日报》1958年)
- 钱学森:”比科幻小说更富想象力”
- 现代研究:
- “社会主义建设的诗化宣言”(《新中国文学研究》)
- “七律科技诗的典范”(《二十世纪旧体诗史》)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