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拼音
chūn fēng yáng liǔ wàn qiān tiáo,
liù yì shén zhōu jìn shùn yáo。
hóng yǔ suí xīn fān zuò làng,
qīng shān zhuó yì huà wéi qiáo。
tiān lián wǔ lǐng yín chú luò,
dì dòng sān hé tiě bì yáo。
jiè wèn wēn jūn yù hé wǎng,
zhǐ chuán míng zhú zhào tiān shāo。
注释
- 舜尧:上古贤君(《尚书》”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喻劳动人民
- 红雨:双关落花与革命热潮(李贺”桃花乱落如红雨”的化用)
- 银锄铁臂:指大跃进时期农田水利建设(《人民日报》相关报道)
- 纸船明烛:源自民间驱疫仪式(《荆楚岁时记》载”焚纸船送瘟”)
- 五岭三河:泛指全国山河(五岭:南岭山脉;三河:黄河、淮河、长江)
译文
春风吹拂杨柳万千枝条,
六亿中国人民皆如尧舜。
落花随心意化作红浪,
青山有意变作通途。
五岭相接处银锄起落,
三河震动中铁臂挥舞。
试问瘟神还想往哪逃?
纸船明烛照天焚烧送它!
背景
- 时间:1958年7月1日(与前首同日创作)
- 历史背景:
- 大跃进运动全面展开
- 全国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 文学动机:
- 展现群众运动伟力
- 探索革命浪漫主义诗风
赏析
艺术特色:
- 意象系统:
- 自然意象:”红雨-青山”的拟人化
- 劳动意象:”银锄-铁臂”的金属美学
- 空间建构:
- 垂直维度:”天连-地动”的宏大场景
- 水平维度:”五岭-三河”的全国视野
- 语言创新:
- “随心/着意”的主观能动性表达
- “照天烧”的仪式感强化
思想内涵:
- “尽舜尧”的人民史观
- “化桥/摇臂”的改天换地精神
- 传统送疫习俗的现代转化
评价
- 郭沫若:”社会主义文学的标杆”(《文艺报》1958年)
- 茅盾:”比《女神》更具时代气息”
- 现代研究:
- “群众运动的诗意礼赞”(《大跃进文学研究》)
- “七律民间叙事的典范”(《二十世纪旧体诗史》)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