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拼音

hóng jūn bú pà yuǎn zhēng nán,
wàn shuǐ qiān shān zhǐ děng xián。
wǔ lǐng wēi yí téng xì làng,
wū méng páng bó zǒu ní wán。
jīn shā shuǐ pāi yún yá nuǎn,
dà dù qiáo héng tiě suǒ hán。
gèng xǐ mín shān qiān lǐ xuě,
sān jūn guò hòu jìn kāi yán。

注释​

  1. ​​五岭​​: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岭(《元和郡县志》载其”横亘南疆”)
  2. ​​乌蒙​​:云贵交界山脉(《云南通志》”山势雄浑,绵延千里”)
  3. ​​金沙​​:金沙江(1935年5月巧渡,《红军长征记》载”崖高水急”)
  4. ​​大渡桥​​:泸定铁索桥(《蜀中广记》”康熙四十四年建”)
  5. ​​岷山​​:川甘界山(《尚书·禹贡》”岷山导江”)

译文​

红军岂惧长征艰险,
万水千山视若等闲。
五岭绵延似细浪翻腾,
乌蒙雄伟如泥丸滚转。
金沙江浪拍暖云崖峭壁,
大渡河寒锁铁索高悬。
最喜岷山千里雪色,
三军越过尽展欢颜。

背景​

  • ​​时间​​:1935年10月(长征胜利抵达陕北)
  • ​​历史背景​​:
    • 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战略转移
    • 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
  • ​​文学动机​​:
    • 总结长征伟大精神
    • 鼓舞全军抗日斗志

赏析​

​​艺术特色​​:

  1. ​​时空架构​​:
    • 地理跨度:五岭-乌蒙-金沙-大渡-岷山
    • 时间压缩:一年征程凝于八句
  2. ​​意象系统​​:
    • 自然意象:”细浪/泥丸”的缩小化处理
    • 温度意象:”暖/寒”的触觉对比
  3. ​​语言创新​​:
    • “只等闲”的举重若轻
    • “尽开颜”的集体欢庆

​​思想内涵​​:

  • “万水千山”的革命乐观主义
  • “走泥丸”的主观能动性
  • 传统边塞诗的现代转型

评价​

  • ​​郭沫若​​:”气吞山河的史诗”(《红旗》1962年)
  • ​​斯诺​​:”比《荷马史诗》更壮美”(《西行漫记》)
  • ​​现代研究​​:
    • “长征精神的诗化丰碑”(《中国革命文学研究》)
    • “七律体的现代化典范”(《二十世纪旧体诗史》)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