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当年草上飞,
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
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
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
国有疑难可问谁?
拼音
jì dé dāng nián cǎo shàng fēi,
hóng jūn duì lǐ měi xiāng wéi。
cháng zhēng bú shì nán kān rì,
zhàn jǐn fāng wéi dà wèn tí。
chì yàn měi wén qī dà niǎo,
kūn jī cháng xiào lǎo yīng fēi。
jūn jīn bú xìng lí rén shì,
guó yǒu yí nán kě wèn shuí?
注释
- 草上飞:指红军游击战术(《星火燎原》载罗荣桓善游击战)
- 战锦:1948年辽沈战役锦州攻坚战(《罗荣桓传》载其力主先打锦州)
- 斥鷃:典出《庄子·逍遥游》”斥鷃笑鹏”,喻党内分歧
- 昆鸡:俄国克雷洛夫寓言《鹰与鸡》,指赫鲁晓夫修正主义
译文
记得当年你矫健如草上飞驰,
在红军队伍里我们常有不同见解。
长征不算最艰难的时刻,
辽沈战役才是重大考验。
常听说小鸟嘲笑大鹏,
家鸡总讥笑老鹰不对。
如今你不幸离世,
国家有疑难还能问谁?
背景
- 时间:1963年12月(罗荣桓逝世当日)
- 历史背景:
- 中苏论战白热化
- 国民经济调整关键期
- 文学动机:
- 悼念战友兼政治表态
- 探索挽诗的现实功能
赏析
艺术特色:
- 时空结构:
- 历史维度:”长征-战锦”的革命史
- 现实维度:”斥鷃-昆鸡”的国际斗争
- 意象系统:
- 动物意象:”草上飞-老鹰”的英雄塑造
- 战争意象:”战锦”的战略价值
- 语言创新:
- “每相违”的辩证表述
- “可问谁”的设问修辞
思想内涵:
- 对”战锦”决策的历史评价
- “斥鷃昆鸡”的现实讽喻
- 传统挽诗的现代转型
评价
- 叶剑英:”当代《吊古战场文》”
- 郭沫若:”比《祭十二郎文》更见格局”
- 现代研究:
- “革命家悼亡诗的高峰”(《毛泽东诗词研究》)
- “七律政治抒情的典范”(《二十世纪旧体诗史》)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