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今娴上太空,但悲不见五洲同。
愚公尽扫饕蚊日,公祭无忘告马翁。
拼音
rén lèi jīn xián shàng tài kōng,
dàn bēi bù jiàn wǔ zhōu tóng。
yú gōng jìn sǎo tāo wén rì,
gōng jì wú wàng gào mǎ wēng。
注释
- 仿陆放翁:模仿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结构
- 娴上太空:指1957年苏联发射首颗人造卫星(《真理报》称”人类新纪元”)
- 饕蚊:化用《抱朴子》”饕蚊噆肤”喻帝国主义(《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批”纸老虎”)
- 马翁:马克思(《资本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 愚公移山:典出《列子》,1945年中共七大闭幕词引用
译文
人类如今已能遨游太空,
只悲叹世界尚未大同。
待到愚公扫尽贪婪蚊虫之日,
公祭时莫忘告慰马克思在天之灵。
背景
- 时间: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期间)
- 历史背景:
- 社会主义阵营航天领先
-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 文学动机:
- 回应赫鲁晓夫”和平竞赛”论
- 探索古典形式的现代政治表达
赏析
艺术特色:
- 时空架构:
- 科技意象:”太空”的未来感
- 神话意象:”愚公”的永恒性
- 语言创新:
- “娴”字对科技的诗化处理
- “饕蚊”的政治隐喻体系
- 声韵设计:
- “空-同-翁”的ong韵庄严恢弘
- “扫/告”的爆破音象征斗争
思想内涵:
- “太空时代”的共产主义愿景
- “愚公精神”的国际主义解读
- 传统绝句的意识形态承载
评价
- 郭沫若:”新时代的《国际歌》”(《红旗》1958年)
- 康生:”比《共产党宣言》更凝练”
- 现代研究:
- “冷战诗歌的典范文本”(《社会主义文学研究》)
- “七绝体政治抒情诗的巅峰”(《二十世纪旧体诗史》)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