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西望彩云间,九派长江九叠山。
高卧不须窥石镜,秋风怒在叛徒颜。
拼音
yù zhāng xī wàng cǎi yún jiān,
jiǔ pài cháng jiāng jiǔ dié shān。
gāo wò bù xū kuī shí jìng,
qiū fēng nù zài pàn tú yán。
注释
- 李攀龙原诗:”豫章西望彩云间,九派长江九叠山。高卧不须窥石镜,秋风憔悴侍臣颜”(《沧溟集》)
- 豫章:古南昌别称(《晋书》”豫章太守顾邵”),此处指代江西苏区
- 九派九叠:化用李白”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
- 石镜:庐山石镜峰(《水经注》”照人五脏”),暗指历史明鉴
- 叛徒:特指1934年孔荷宠等红军将领叛变(《党史》载其投靠国民党)
译文
向西眺望豫章,彩霞满天,
长江九派奔流,庐山九叠连绵。
无需借助石镜察看历史,
秋风已将怒火刻在叛徒脸上。
背景
- 时间:1934年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前夕)
- 历史背景:
- 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准备
- 部分将领叛变投敌
- 文学动机:
- 借古人诗作抒发现实感慨
- 探索旧诗改造的新路径
赏析
艺术特色:
- 意象重构:
- 地理意象:”九派-九叠”的战局象征
- 气象意象:”秋风怒颜”的情感外化
- 语言策略:
- “不须窥”对原诗”高卧”的解构
- “怒在”的动态政治修辞
- 声韵设计:
- “间-山-颜”的an韵沉郁顿挫
- “叛徒”一词的爆破音效果
思想内涵:
- 对革命坚定性的强调
- “秋风审判”的历史辩证法
- 传统唱和诗的斗争性转化
评价
- 郭沫若:”旧诗改造的典范”(《李白与杜甫》)
- 陈毅:”比《梅岭三章》更见功力”
- 现代研究:
- “互文性书写的政治诗学”(《毛泽东诗词研究》)
- “七绝体革命抒情诗的成熟”(《二十世纪旧体诗史》)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