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
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
热来寻扇子,冷去对美人。
一片飘飘下,欢迎有晓莺。
拼音
sān shàng běi gāo fēng,háng zhōu yī wàng kōng。
fēi fèng tíng biān shù,táo huā lǐng shàng fēng。
rè lái xún shàn zi,lěng qù duì měi rén。
yī piàn piāo piāo xià,huān yíng yǒu xiǎo yīng。
注释
- 北高峰:杭州西湖西北侧山峰(海拔314米,《西湖志》载”钱塘之望”)
- 飞凤亭:北高峰古迹(传南宋高宗建,《临安志》”亭翼然如凤举”)
- 桃花岭:北高峰南麓胜景(《杭都杂咏》”春来红雨满山径”)
- 寻扇子:双关折扇与芭蕉叶(《清异录》”江南称蕉叶为扇君”)
- 对美人:喻西湖(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的暗用)
译文
三次登上北高峰,
杭州全景尽收眼中。
飞凤亭边的绿树摇曳,
桃花岭上的清风徐来。
暑热时寻找芭蕉扇,
寒凉处相对”西子”美人。
一片树叶飘飘落下,
早有晨莺欢鸣相迎。
背景
- 时间:1959年4月(第二次郑州会议后休憩期)
- 历史背景:
- 国民经济调整初期
- 倡导领导干部调研作风
- 文学动机:
- 抒写工作间隙的闲适心境
- 探索山水诗的现代转型
赏析
艺术特色:
- 空间建构:
- 垂直维度:”高峰-岭上-飘飘下”的立体观照
- 水平维度:”亭边-岭上”的景观对仗
- 感官交响:
- 视觉:”一望空”的旷远
- 听觉:”晓莺”的清脆
- 触觉:”热/冷”的温差体验
- 语言创新:
- “寻扇子”的口语化表达
- “对美人”的传统意象活化
思想内涵:
- “三上”体现的调研精神
- “热冷”辩证的工作智慧
- 传统山水诗的政治家视角
评价
- 郭沫若:”当代《辋川集》”(《读毛主席诗词》)
- 赵朴初:”五律中见东坡神韵”
- 现代研究:
- “社会主义休闲美学的范本”(《新中国山水诗研究》)
- “政治家山水诗的典范”(《二十世纪旧体诗史》)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