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言诗

毛泽东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暴虎入门,懦夫奋臂。

拼音

yīng qí míng yǐ,qiú qí yǒu shēng。
bào hǔ rù mén,nuò fū fèn bì。

注释​

  1. ​​嘤其鸣矣​​:典出《诗经·小雅》”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原指鸟鸣求伴,此处喻革命召唤
  2. ​​暴虎​​:典出《诗经·郑风》”袒裼暴虎”,指徒手搏虎,此处喻白色恐怖(1927年国民党清党)
  3. ​​奋臂​​:化用《史记·陈涉世家》”奋臂于大泽”,指反抗斗争

译文​

如同鸟儿嘤嘤鸣叫寻求同伴,
我们发出革命的召唤。
当残暴的敌人闯入家门,
即便是懦夫也会奋起反抗!

背景​

  • ​​时间​​:1927年秋(大革命失败后)
  • ​​历史背景​​:
    • 四一二政变后革命低潮
    • 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
  • ​​文学动机​​:
    • 鼓舞革命士气
    • 探索传统诗体服务武装斗争

赏析​

​​艺术特色​​:

  1. ​​用典创新​​:
    • 双重用典:”嘤鸣”与”暴虎”的意象重构
    • “奋臂”的动作性描写
  2. ​​结构张力​​:
    • 上句温和求友,下句激烈抗争
    • 从”鸣矣”到”奋臂”的情感递进
  3. ​​声韵设计​​:
    • “鸣矣/奋臂”的仄声收束
    • “声/臂”的ing/i韵铿锵有力

​​思想内涵​​:

  • 对革命统一战线的呼吁
  • “懦夫奋起”的斗争哲学
  • 传统诗教的革命化转型

评价​

  • ​​郭沫若​​:”二十字檄文”(《革命文学研究》)
  • ​​逄先知​​:”武装反抗的最强音”(《毛泽东年谱》)
  • ​​现代研究​​:
    • “革命动员的密码文本”(《红色诗歌研究》)
    • “四言诗的政治化书写范式”(《二十世纪旧体诗史》)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