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即景 三

老舍

歌声呼应帕低昂,老少翩翩午兴长,
报晓鸡鸣三两遍,村头仍唱好姑娘。

拼音

gē shēng hū yìng pà dī áng,
lǎo shào piān piān wǔ xìng cháng。
bào xiǎo jī míng sān liǎng biàn,
cūn tóu réng chàng hǎo gū niáng。

注释​

  1. ​​帕低昂​​:蒙古族民歌中的衬词(模拟马头琴音色,《蒙古民歌集》载)
  2. ​​午兴长​​:化用陶渊明”啸傲东轩下”的闲适意境,转写集体欢乐
  3. ​​报晓鸡鸣​​:反用《诗经》”女曰鸡鸣”,表现忘情歌舞
  4. ​​好姑娘​​:双关蒙古族民歌《美丽的姑娘》与新时代女性形象

译文​

歌声此起彼伏伴着”帕低昂”的旋律,
老人少年翩翩起舞兴致正酣。
报晓鸡已啼叫两三遍,
村口人们仍在歌唱那位”好姑娘”。

背景​

  • ​​时间​​:1961年夏(内蒙古文联采风期间)
  • ​​历史背景​​:
    • 民族政策调整后的文化复苏
    • “乌兰牧骑”文艺下乡活动兴起
  • ​​文学动机​​:
    • 记录草原生活新气象
    • 探索旧体诗表现少数民族风情

赏析​

​​艺术特色​​:

  1. ​​声画同步​​:
    • 听觉:”帕低昂”的民歌韵律
    • 视觉:”老少翩翩”的动态构图
  2. ​​时空错位​​:
    • “午兴”与”鸡鸣”的时间张力
    • 村头小空间承载文化大传统
  3. ​​语言创新​​:
    • 衬词”帕低昂”入诗的蒙汉融合
    • “好姑娘”的民间话语诗化

​​思想内涵​​:

  • 对少数民族文化活力的礼赞
  • “忘鸡鸣”背后的生活幸福感
  • 传统田园诗的现代转型

评价​

  • ​​叶圣陶​​:”四句胜过万言民族志”
  • ​​乌兰夫​​:”比哈达更洁白的诗心”
  • ​​现代研究​​:
    • “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诗意表达”(《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 “老舍‘声音人类学’的诗歌实践”(《二十世纪诗歌与音乐研究》)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