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酸步步向西来,不到河清眉不开!
身后声名留气节,眼前风物愧诗才;
论人莫逊春秋笔,入世方知圣哲哀;
四海飘零余一死,青天尚在敢心灰!
拼音
xīn suān bù bù xiàng xī lái,bù dào hé qīng méi bù kāi!
shēn hòu shēng míng liú qì jié,yǎn qián fēng wù kuì shī cái;
lùn rén mò xùn chūn qiū bǐ,rù shì fāng zhī shèng zhé āi;
sì hǎi piāo líng yú yī sǐ,qīng tiān shàng zài gǎn xīn huī!
注释
- 河清:黄河水清,喻太平盛世(《左传》”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 春秋笔:孔子修《春秋》的褒贬笔法(《史记》”笔则笔,削则削”)
- 圣哲哀:化用杜甫”圣哲从来只自强”(《遣兴》)
- 四海飘零:杜甫”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的抗战语境转化
- 青天:双关自然天空与包拯”青天”意象(《宋史》”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译文
带着满心酸楚向西部迁徙,
不见黄河澄清决不展眉!
身后名誉但求气节长存,
眼前景致惭愧诗才有限;
评价他人要用春秋笔法,
投身世事才懂圣贤悲哀;
纵然四海漂泊只剩一死,
只要青天在上岂敢灰心!
背景
- 时间:1938年冬(老舍流亡重庆初期)
- 历史背景:
- 北平沦陷后文化人西迁
- 武汉会战后的抗战相持阶段
- 文学动机:
- 抒发知识分子流亡心境
- 探索旧体诗表现战争创伤
赏析
艺术特色:
- 情感结构:
- 前四句:”酸楚-气节”的个体坚守
- 后四句:”圣哲-青天”的精神升华
- 意象系统:
- 自然意象:”河清-青天”的崇高象征
- 文化意象:”春秋笔-圣哲哀”的历史纵深
- 声韵设计:
- “来-开-才-哀-灰”的ai韵悲壮铿锵
- “死”字仄声制造顿挫感
思想内涵:
- “河清眉不开”的民族气节
- “春秋笔”的知识分子担当
- 传统士人精神的现代转化
评价
- 郭沫若:”当代《离骚》”
- 茅盾:”比《四世同堂》更见风骨”
- 现代研究:
- “流亡文学的诗意丰碑”(《抗战诗史》)
- “老舍旧体诗的精神自传”(《二十世纪旧体诗史》)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