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仁有志此其时,效死犹欣鬓未丝。
五十六年徐硬骨,八千里路赴云旗。
讴歌土地翻身日,创造工农革命诗。
北极不移先导在,长风浩荡送征衣。
拼音
chéng rén yǒu zhì cǐ qí shí,
xiào sǐ yóu xīn bìn wèi sī。
wǔ shí liù nián xú yìng gǔ,
bā qiān lǐ lù fù yún qí。
ōu gē tǔ dì fān shēn rì,
chuàng zào gōng nóng gé mìng shī。
běi jí bù yí xiān dǎo zài,
cháng fēng hào dàng sòng zhēng yī。
注释
- 再用鲁迅韵:指步韵鲁迅《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1932年)
- 成仁效死:化用《论语》”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与《后汉书》”效死于疆场”
- 云旗:《楚辞》”载云旗兮委蛇”的革命意象转化
- 北极:喻中国共产党(《宋史》”天枢即是北极星”)
- 征衣:双关革命征程与军装(《木兰诗》”寒光照铁衣”)
译文
献身理想的时机已至,
庆幸鬓发未白就能誓死效忠。
五十六年锻造的铮铮铁骨,
八千里路追随革命旗帜。
歌颂农民土地翻身的胜利,
创作属于工农的革命诗篇。
北极星永远指引方向,
浩荡长风吹送战士戎装。
背景
- 时间:1958年(大跃进运动初期)
- 历史背景:
-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 “新民歌运动”兴起
- 文学动机:
- 表明知识分子革命立场
- 探索旧体诗服务新时代
赏析
艺术特色:
- 意象系统:
- 时间意象:”五十六年-翻身日”的生命刻度
- 空间意象:”八千里-北极”的革命地理
- 声韵设计:
- “时-丝-旗-诗-衣”的i韵坚定昂扬
- “骨-日”入声字增强力度
- 语言创新:
- “硬骨”对”柔肠”的传统颠覆
- “革命诗”的政治术语入诗
思想内涵:
- “鬓未丝”的青春化革命观
- “工农诗”的文艺大众化主张
- 传统忠孝观的现代转化
评价
- 茅盾:”旧体诗的革命性突破”
- 周扬:”比《女神》更具现实意义”
- 现代研究:
-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诗意呈现”(《新中国文学研究》)
- “鲁迅精神遗产的创造性转化”(《二十世纪旧体诗史》)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