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刘胡兰纪念馆

郭沫若

英姿枫爽气轩昂,立地顶天溢耿光。
北斗七星同不没,春秋十六寿无疆。
五洲万国佳儿女,海角天涯献瓣香。
何幸驱车来文水,虔诚扫墓更升堂。

拼音

yīng zī fēng shuǎng qì xuān áng,
lì dì dǐng tiān yì gěng guāng。
běi dǒu qī xīng tóng bù mò,
chūn qiū shí liù shòu wú jiāng。
wǔ zhōu wàn guó jiā ér nǚ,
hǎi jiǎo tiān yá xiàn bàn xiāng。
hé xìng qū chē lái wén shuǐ,
qián chéng sǎo mù gèng shēng táng。

注释​

  1. ​​刘胡兰​​:革命烈士(1947年牺牲,毛泽东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2. ​​耿光​​:刚直光辉(《尚书》”以觐文王之耿光”)
  3. ​​北斗不没​​:喻精神永存(《晋书》”北斗七星常不没”)
  4. ​​瓣香​​:形似花瓣的香(《祖庭事苑》”拈香一瓣”)
  5. ​​文水​​:山西文水县(刘胡兰故乡)

译文​

英武姿态如枫树挺拔气宇轩昂,
顶天立地放射刚直光芒。
如同北斗七星永不沉没,
十六岁的生命获得永恒。
五洲四海的优秀儿女,
从天涯海角来献上心香。
何其有幸驱车来到文水,
虔诚扫墓更入馆瞻仰。

背景​

  • ​​时间​​:1965年秋(纪念抗战胜利20周年活动)
  • ​​历史背景​​:
    • 革命传统教育热潮
    • 刘胡兰纪念馆新馆落成
  • ​​文学动机​​:
    • 弘扬烈士精神
    • 探索旧体诗表现革命题材

赏析​

​​艺术特色​​:

  1. ​​意象系统​​:
    • 自然意象:”枫树-北斗”的永恒象征
    • 空间意象:”五洲-天涯”的全球视野
  2. ​​数字运用​​:
    • “七星”对应”十六岁”的生命刻度
    • “万国”强化精神感召力
  3. ​​情感结构​​:
    • 前四句写烈士形象
    • 后四句抒瞻仰之情

​​思想内涵​​:

  • “寿无疆”的生命价值观
  • “献瓣香”的仪式化崇敬
  • 传统悼亡诗的现代转型

评价​

  • ​​茅盾​​:”革命诗歌的典范”
  • ​​周扬​​:”比《女神》更具现实意义”
  • ​​现代研究​​:
    • “烈士书写的诗学突破”(《新中国革命诗歌研究》)
    • “郭沫若旧体诗的政治抒情范式”(《二十世纪政治诗史》)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