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排巷比宛如裁,户户窗前花盛开。
双髻儿童争问客:缘何不到我家来?
拼音
jiē pái xiàng bǐ wǎn rú cái,
hù hù chuāng qián huā shèng kāi。
shuāng jì ér tóng zhēng wèn kè:
yuán hé bù dào wǒ jiā lái?
注释
- 宛如裁:化用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的”裁”字意境
- 双髻:蒙古族女童传统发式(《蒙古风俗志》”女童双髻垂绦”)
- 争问客:典出杜牧”稚子争窥犬吠声”(《村行》),转写为主动邀客
- 缘何:蒙汉语融合表达(蒙语”牙黑拜那”与汉语”为何”的结合)
译文
街道整齐如经量裁,
每家窗台鲜花盛开。
扎双髻的孩童争问客人:
“为什么不来我家做客呢?”
背景
- 时间:1961年夏(老舍参加内蒙古文联采风活动)
- 历史背景:
- 民族政策调整后的边疆新貌
- “爱国卫生运动”下的城镇美化
- 文学动机:
- 记录草原城镇生活细节
- 探索旧体诗表现民族融合
赏析
艺术特色:
- 空间叙事:
- 宏观到微观:”街巷-窗花-儿童”的递进式观察
- 静动结合:”花盛开”与”争问客”的意境转换
- 语言创新:
- “宛如裁”赋予城建以艺术美
- “争问客”活化民族好客传统
- 声韵设计:
- “裁-开-来”的ai韵明快流畅
- 问句收尾增强互动感
思想内涵:
- 对边疆新生活的诗意发现
- 民族儿童的天真写照
- 传统田园诗的现代转型
评价
- 叶圣陶:”四句尽摄边疆神韵”
- 端木蕻良:”新时代《清明上河图》的草原片段”
- 现代研究:
- “少数民族书写的诗意范式”(《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 “老舍’平民史诗’的微型呈现”(《二十世纪纪游诗史》)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