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峰传二百,大小有龙湫。
我爱中折瀑,珠帘掩翠楼。
新松待千尺,水量富更犹。
拼音
qí fēng chuán èr bǎi,dà xiǎo yǒu lóng qiū。
wǒ ài zhōng zhé pù,zhū lián yǎn cuì lóu。
xīn sōng dài qiān chǐ,shuǐ liàng fù gèng yóu。
注释
- 中折瀑:雁荡山三折瀑中瀑(《雁荡山志》”瀑分三折,中折最胜”)
- 龙湫:大龙湫瀑布(《方舆胜览》”悬瀑数百丈,随风作龙形”)
- 珠帘:喻瀑布形态(《水经注》”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
- 新松:化用杜甫”新松恨不高千尺”(《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
- 富更犹:水量充沛(《吴越春秋》”犹,丰也”)
译文
雁荡奇峰二百余座,
大小瀑布如龙戏水。
我独爱中折瀑布,
如珠帘垂挂掩映翠绿山崖。
新栽松树期待长成千尺高,
瀑布水量丰沛更胜往昔。
背景
- 时间:1964年秋(郭沫若考察雁荡山期间)
- 历史背景:
- 国民经济调整初见成效
- “绿化祖国”运动深入开展
- 文学动机:
- 歌颂自然改造成就
- 探索山水诗的现代转型
赏析
艺术特色:
- 意象创新:
- “珠帘翠楼”赋予瀑布建筑美感
- “新松千尺”象征建设宏图
- 空间设计:
- 宏观:”奇峰二百”的全景勾勒
- 微观:”中折瀑”的特写聚焦
- 语言锤炼:
- “传”字活化山岳历史
- “掩”字尽显动态美感
思想内涵:
- 对”人化自然”的礼赞
- “水量富更犹”的生态意识
- 传统山水诗的社会主义改造
评价
- 茅盾:”新山水诗的典范”
- 赵朴初:”得李杜之神而开新境”
- 现代研究:
- “社会主义改造的自然书写”(《新中国山水诗研究》)
- “郭沫若旧体诗的艺术突破”(《二十世纪旧体诗史》)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