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夕庐山宿美庐,美其合二而一乎!
美龄美寇斯为美,涂炭涂穷岂异涂?
浑身都是人民血,对面犹存虎豹居。
中正题名文字在,教材反面胜于无。
拼音
yī xī lú shān sù měi lú,měi qí hé èr ér yī hū!
měi líng měi kòu sī wéi měi,tú tàn tú qióng qǐ yì tú?
hún shēn dōu shì rén mín xuè,duì miàn yóu cún hǔ bào jū。
zhōng zhèng tí míng wén zì zài,jiào cái fǎn miàn shèng yú wú。
注释
- 美庐:蒋介石庐山别墅(1933年建,门楣有”美庐”石刻)
- 合二而一:杨献珍哲学观点(1964年受批判)
- 美龄美寇:宋美龄与美国势力(《金陵春梦》称”美龄专机”)
- 涂炭涂穷:化用《尚书》”民坠涂炭”与《诗经》”至于涂穷”
- 中正题名:美庐石刻为蒋介石手书(1948年刻)
译文
夜宿庐山美庐别墅,
“美”字竟能合二为一?
宋美龄与美国势力同流合污,
百姓涂炭与政权末路岂非同途?
这建筑浸透人民血汗,
对面仍住着虎豹般的权贵。
蒋介石题写的名字仍在,
当作反面教材总比没有强。
背景
- 时间:1965年夏(庐山会议期间)
- 历史背景:
- “合二而一”论批判运动
- 台湾问题国际关注升温
- 文学动机:
- 借古讽今的政治表态
- 探索旧体诗的政论功能
赏析
艺术特色:
- 文字游戏:
- “美”字六次重复构成语义漩涡
- “涂炭/涂穷”的谐音双关
- 意象系统:
- 历史意象:”美庐-题名”的物证性
- 现实意象:”虎豹居”的隐喻
- 声韵设计:
- “乎/无”的开放式收尾
- “血/居”的仄声顿挫
思想内涵:
- 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
- “反面教材”的辩证思维
- 知识分子政治立场的诗化表达
评价
- 茅盾:”旧体诗的政论范式”
- 赵朴初:”比《甲申三百年祭》更犀利”
- 现代研究:
- “文革前夜的政治寓言”(《郭沫若晚年研究》)
- “文字游戏的意识形态化”(《二十世纪政治诗史》)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