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含鄱口,望鄱新有亭。
湖山云里锁,天籁雾中鸣。
无中实有有,有有却还无。
东风吹万里,空山也画图。
拼音
rén dào hán pó kǒu,wàng pó xīn yǒu tíng。
hú shān yún lǐ suǒ,tiān lài wù zhōng míng。
wú zhōng shí yǒu yǒu,yǒu yǒu què huán wú。
dōng fēng chuī wàn lǐ,kōng shān yě huà tú。
注释
- 含鄱口:庐山著名观景点(《庐山志》”含鄱岭势如巨口含鄱阳湖”)
- 天籁:自然之音(《庄子·齐物论》”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未闻天籁”)
- 有有:道家哲学概念(《道德经》”有无相生”)
- 画图:化用杜甫”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小寒食舟中作》)
译文
来到含鄱口观景处,
新建的望鄱亭矗立眼前。
鄱阳湖与群山被云雾封锁,
自然天籁在雾中隐约鸣响。
看似虚无中蕴含实在,
实在的景物却又归于虚无。
东风吹拂万里山河,
空濛山色自成天然画卷。
背景
- 时间:1965年夏(郭沫若参加庐山会议期间)
- 历史背景:
- 国民经济调整后期
- 文艺界”双百方针”短暂复苏
- 文学动机:
- 探索旧体诗的现代转型
- 抒写特殊政治气候下的哲思
赏析
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
- 空间层次:”云里锁-雾中鸣”的立体构图
- 哲学意境:”有无相生”的辩证表达
- 语言创新:
- “有有”叠词重构古典哲学概念
- “也画图”口语化解构传统诗语
- 声韵设计:
- “亭-鸣-无-图”的ing/u韵交替
- “锁-却”入声字制造顿挫节奏
思想内涵:
- 对”虚实相生”传统美学的现代诠释
- 特殊历史时期的含蓄政治表达
- 自然观照中的辩证唯物思想
评价
- 茅盾:”旧体诗现代化的成功尝试”
- 赵朴初:”比《女神》更见哲思深度”
- 现代研究:
- “社会主义时期山水诗的典范”(《新中国诗歌研究》)
- “郭沫若旧体诗的哲学突破”(《二十世纪旧体诗史》)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