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蓬仙兄返里有感

周恩来

东风催异客,
南浦唱骊歌。
转眼人千里,
消魂梦一柯。
星离成恨事,
云散奈愁何。
欣喜前尘影,
因缘文字多。

拼音

dōng fēng cuī yì kè,
nán pǔ chàng lí gē。
zhuǎn yǎn rén qiān lǐ,
xiāo hún mèng yī kē。
xīng lí chéng hèn shì,
yún sàn nài chóu hé。
xīn xǐ qián chén yǐng,
yīn yuán wén zì duō。

注释​

  1. ​​异客​​:远离家乡的游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
  2. ​​南浦​​:送别之地(江淹”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3. ​​骊歌​​:离别之歌(《诗经》”骊驹在门”)
  4. ​​梦一柯​​:典出”南柯一梦”,喻人生短暂(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5. ​​前尘影​​:过往的回忆(佛教用语”前尘影事”)
  6. ​​文字因缘​​:以诗文结交的情谊(苏轼”文字是奇缘”)

译文​

东风吹送异乡游子,
南浦岸边唱起离歌。
转瞬间相隔千里,
黯然销魂如南柯一梦。
如星辰离散空留遗憾,
似浮云飘散愁绪难消。
欣慰的是过往回忆仍在,
我们的情谊因诗文而深厚。

背景​

  • ​​时间​​:1916年4月(周恩来18岁,南开学校时期)
  • ​​历史背景​​:
    • 民国初年知识分子流动频繁
    • 南开学校”敬业乐群会”同仁交往
  • ​​文学动机​​:
    • 送别挚友张蓬仙(南开同窗)
    • 表达青年学子的离愁与理想

赏析​

​​艺术特色​​:

  1. ​​意象运用​​:
    • “东风/南浦”构建古典送别场景
    • “星离/云散”喻示人生聚散无常
  2. ​​情感表达​​:
    • 前六句写离愁(”恨事/愁何”)
    • 后二句转欣慰(”欣喜/因缘”)
    • 体现”哀而不伤”的传统美学
  3. ​​用典自然​​:
    • “骊歌”出自《诗经》
    • “梦一柯”化用唐传奇
    • “前尘影”融合佛教概念

​​思想内涵​​:

  • 展现民国青年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 “文字因缘”凸显以文会友的价值观

评价​

  • ​​南开校友评​​:”得唐人风韵,见少年襟怀”
  • ​​现代研究​​:
    • “周恩来早期诗作成熟期的代表作”(《周恩来文学创作研究》)
    • “民国旧体诗中的精品,兼具古典韵味与现代意识”(《二十世纪诗词史》)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