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偶成

周恩来

樱花红陌上,
柳叶绿池边。
燕子声声里,
相思又一年。

拼音

yīng huā hóng mò shàng,
liǔ yè lǜ chí biān。
yàn zǐ shēng shēng lǐ,
xiāng sī yòu yī nián。

注释​

  1. ​​红陌上​​:樱花盛开,染红田间小路(”陌”指田间小路,《诗经》”田间有陌”)
  2. ​​绿池边​​:柳叶新绿,倒映池水(”池”指池塘,《楚辞》”池有荷兮”)
  3. ​​燕子声声​​:燕子啼鸣,象征春归(《诗经》”燕燕于飞”)
  4. ​​相思​​:思念之情(《古诗十九首》”相思长苦辛”)

译文​

樱花绽放,染红田间小路,
柳叶新绿,倒映池水边。
燕子的啼鸣声中,
又是一年思念时。

背景​

  • ​​时间​​:1914年春(周恩来16岁,就读于天津南开学校)
  • ​​历史背景​​:
    • 民国初年,社会动荡,青年学子忧国思乡
    • 周恩来早期诗歌创作,体现其细腻情感与家国情怀
  • ​​文学动机​​:
    • 借春日景象抒发青春思绪
    • 表达对故土或友人的思念

赏析​

​​艺术特色​​:

  1. ​​意象清新​​:
    • “樱花红陌”与”柳叶绿池”形成鲜明色彩对比,展现春日生机。
    • “燕子声声”以声音入诗,增添动态美感。
  2. ​​情感含蓄​​:
    • 末句”相思又一年”点题,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巧妙结合。
    • 语言简练,意境悠远,体现古典诗词的含蓄之美。
  3. ​​结构精巧​​:
    •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符合传统绝句的”起承转合”。
    • 短短20字,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并寄托深沉情感。

​​思想内涵​​:

  •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相思”二字既可指个人情感,亦可隐喻对家国命运的关切。

评价​

  • ​​南开师友评​​:”清新隽永,得唐人绝句神韵。”
  • ​​现代学者论​​:
    • “周恩来早期诗作中的代表作,展现其文学才华。”(《周恩来诗文研究》)
    • “以简练语言寄托深沉情感,体现青年周恩来的细腻与忧思。”(《中国近现代诗史》)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