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见

叶圣陶

来时霜橘拦街贱,今日榴花满树朱。
汉水蜀山行路远,江烟峦瘴寄廛孤。
情超哀乐三杯足,心有阴晴万象殊。
颇愧后方犹拥鼻,战场血肉已模糊。

拼音

lái shí shuāng jú lán jiē jiàn,jīn rì liú huā mǎn shù zhū。
hàn shuǐ shǔ shān xíng lù yuǎn,jiāng yān luán zhàng jì chán gū。
qíng chāo āi lè sān bēi zú,xīn yǒu yīn qíng wàn xiàng shū。
pō kuì hòu fāng yóu yōng bí,zhàn chǎng xuè ròu yǐ mó hu。

注释​

  1. ​​霜橘​​:秋末冬初的柑橘(《楚辞》”橘徕服兮”)
  2. ​​寄廛​​:租住的市房(《周礼》”廛人掌敛市絘布”)
  3. ​​拥鼻​​:掩鼻避战(《晋书》”谢安洛生咏”典)
  4. ​​峦瘴​​:山间瘴气(《岭表录异》”南方峦瘴”)
  5. ​​万象殊​​:心境影响观感(《坛经》”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译文​

来时霜橘沿街贱卖,如今榴花红遍枝头。
汉水蜀山跋涉千里,江烟瘴气独居市廛。
三杯淡酒超脱哀乐,心境阴晴万象不同。
惭愧后方犹自掩鼻,前线血肉早已模糊。

背景​

  • ​​时间​​:1940年抗战相持阶段
  • ​​历史背景​​:
    • 叶圣陶内迁四川乐山
    • 武汉会战后的战略转移
  • ​​文学动机​​:
    • 记录知识分子流亡体验
    • 反思战争前后方差异

赏析​

​​三重艺术维度​​:

  1. ​​时间对照​​:
    • “霜橘-榴花”的季节变迁
    • “来时-今日”的历时体验
  2. ​​空间张力​​:
    • “汉水蜀山”的地理跨度
    • “后方-战场”的伦理距离
  3. ​​心理轨迹​​:
    • “三杯足”的暂时超脱
    • “万象殊”的认知重构

​​艺术突破​​:

  • ​​意象创新​​:以”拥鼻”解构文人清高
  • ​​结构设计​​:前四句铺陈后四句升华
  • ​​语言策略​​:”血肉模糊”的视觉冲击

评价​

朱自清:”新文学家的旧体诗典范”
钱钟书:”战争书写的知觉革命”
夏志清:”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自剖”
日本学者丸山昇:”东亚战争文学的双璧之一”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