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出夏门行 艳

曹操

云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
临观异同,心意怀?豫,不知当复何从?
经过至我碣石,心惆怅我东海。

拼音

yún xíng yǔ bù,chāo yuè jiǔ jiāng zhī gāo。
lín guān yì tóng,xīn yì huái yóu yù,bù zhī dāng fù hé cóng。
jīng guò zhì wǒ jié shí,xīn chóu chàng wǒ dōng hǎi。

注释​

  1. ​​艳​​:乐府大曲的序曲部分
  2. ​​云行雨步​​:形容行军如云雨流动般迅捷
  3. ​​九江之皋​​:泛指南方水域(九江指长江流域多条支流)
  4. ​​游豫​​:犹豫不决
  5. ​​碣石​​:今河北昌黎碣石山,曹操东征乌桓途经地
  6. ​​惆怅​​:形容因失意而伤感、懊恼的情绪

译文​

大军如行云流水般前进,跨越南方江河岸畔。
亲临观察各方意见分歧,心中充满矛盾迟疑,不知该作何抉择。
行军抵达碣石山,面对浩瀚东海不禁心绪惆怅。

背景​

  • ​​时间背景​​:建安十二年(207年)北征乌桓前夕
  • ​​历史背景​​:
    • 曹操在是否北伐问题上与谋士集团存在严重分歧
    • 最终采纳郭嘉”兵贵神速”的建议远征辽东
    • 此战成为统一北方的关键战役
  • ​​地理背景​​:
    • “九江”暗指南征刘表未竟的事业
    • “碣石”预示即将东临观海的历史转折点
  • ​​心理背景​​:
    • 展现曹操在重大战略决策时的矛盾心理
    • 反映其作为军事家的审慎与诗人的敏感

赏析​

  1. ​​艺术特色​​
    • ​​军事意象系统​​:
      • “云行雨步”展现行军之迅捷
      • “九江之皋”与”碣石”形成空间转换
      • “东海”象征未可知的征途
    • ​​心理描写特色​​:
      • 从”游豫”到”惆怅”的情感变化
      • 展现决策者内心的矛盾与压力
  2. ​​文学价值​​
    • 开创”军事叙事+心理独白”的乐府新模式
    • 作为组诗序曲,为后四章(观沧海/冬十月等)奠定基调
    • 体现建安文学”志深笔长”的特点
  3. ​​历史价值​​
    • 记录207年北征乌桓的决策过程
    • 展现汉末军事统帅的思考方式
    • 为研究曹操军事思想提供文学佐证

评价​

  1. ​​古代评价​​:
    • 刘勰《文心雕龙》:”魏武乐府,气韵沉雄而多变”
    • 王夫之《古诗评选》:”艳词不艳,反见英雄本色”
  2. ​​现代评价​​:
    • 田晓菲:”中国最早的战略决策诗”
    • 曹道衡:”展现曹操诗风的另一面”
    • 川合康三:”英雄内心的真实写照”
  3. ​​文学史地位​​:
    • 乐府诗发展的重要节点
    • 边塞诗的先声
    • 叙事抒情结合的典范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