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 ,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
俯则未察,仰以殊观。
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
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秾纤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
左倚采旄,右荫桂旗。
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
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
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
嗟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而明诗。
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
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
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
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
神光离合,乍阴乍阳。
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
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或戏清流,或翔神渚。
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
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
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
体迅飞凫,飘忽若神。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动无常则,若危若安。
进止难期,若往若还。
转眄流精,光润玉颜。
含辞未吐,气若幽兰。
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
冯夷鸣鼓,女娲清歌。
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
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
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
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
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
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
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
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
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
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
遗情想像,顾望怀愁。
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
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
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
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
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拼音
huáng chū sān nián,yú cháo jīng shī,huán jì luò chuān。
gǔ rén yǒu yán,sī shuǐ zhī shén,míng yuē fú fēi。
gǎn sòng yù duì chǔ wáng shén nǚ zhī shì,suì zuò sī fù。
qí cí yuē:
yú cóng jīng yù,yán guī dōng fān,bèi yī què,yuè huán yuán,jīng tōng gǔ,líng jǐng shān。
rì jì xī qīng,chē dài mǎ fán。
ěr nǎi shuì jià hū héng gāo,mò sì hū zhī tián,
róng yǔ hū yáng lín,liú miǎn hū luò chuān。
yú shì jīng yí shén hài,hū yān sī sàn。
fǔ zé wèi chá,yǎng yǐ shū guān。
dǔ yī lì rén,yú yán zhī pàn。
nǎi yuán yù zhě ér gào zhī yuē:
“ěr yǒu dí yú bǐ zhě hū?bǐ hé rén sī,ruò cǐ zhī yàn yě!”
yù zhě duì yuē:
“chén wén hé luò zhī shén,míng yuē fú fēi。
rán zé jūn wáng suǒ jiàn,wú nǎi shì hū?
qí zhuàng ruò hé,chén yuàn wén zhī。”
yú gào zhī yuē:
qí xíng yě,piān ruò jīng hóng,wǎn ruò yóu lóng。
róng yào qiū jú,huá mào chūn sōng。
fǎng fú xī ruò qīng yún zhī bì yuè,
piāo yáo xī ruò liú fēng zhī huí xuě。
yuǎn ér wàng zhī,jiǎo ruò tài yáng shēng zhāo xiá。
pò ér chá zhī,zhuó ruò fú qú chū lù bō。
nóng xiān dé zhōng,xiū duǎn hé dù。
jiān ruò xuē chéng,yāo rú yuē sù。
yán jǐng xiù xiàng,hào zhì chéng lù。
fāng zé wú jiā,qiān huá fú yù。
yún jì é é,xiū méi lián juān。
dān chún wài lǎng,hào chǐ nèi xiān。
míng móu shàn lài,yè fǔ chéng quán。
guī zī yàn yì,yí jìng tǐ xián。
róu qíng chuò tài,mèi yú yǔ yán。
qí fú kuàng shì,gǔ xiàng yīng tú。
pī luó yī zhī cuǐ càn xī,ěr yáo bì zhī huá jū。
dài jīn cuì zhī shǒu shì,zhuì míng zhū yǐ yào qū。
jiàn yuǎn yóu zhī wén lǚ,yè wù xiāo zhī qīng jū。
wēi yōu lán zhī fāng ǎi xī,bù chí chú yú shān
yú shì hū yān zòng tǐ,yǐ áo yǐ xī。
zuǒ yǐ cǎi máo,yòu yīn guì qí。
rǎng hào wàn yú shén hǔ xī,cǎi tuān lài zhī xuán zhī。
yú qíng yuè qí shū měi xī,xīn zhèn dàng ér bù yí。
wú liáng méi yǐ jiē huān xī,tuō wēi bō ér tōng cí。
yuàn chéng sù zhī xiān dá xī,jiě yù pèi yǐ yāo zhī。
jiē jiā rén zhī xìn xiū xī,qiāng xí lǐ ér míng shī。
kàng qióng dì yǐ hé yǔ xī,zhǐ qián yuān ér wéi qī。
zhí juàn juàn zhī kuǎn shí xī,jù sī líng zhī wǒ qī。
gǎn jiāo fǔ zhī qì yán xī,chàng yóu yù ér hú yí。
shōu hé yán ér jìng zhì xī,shēn lǐ fáng yǐ zì chí。
yú shì luò líng gǎn yān,xǐ yǐ páng huáng。
shén guāng lí hé,zhà yīn zhà yáng。
sǒng qīng qū yǐ hè lì,ruò jiāng fēi ér wèi xiáng。
jiàn jiāo tú zhī yù liè,bù héng báo ér liú fāng。
chāo cháng yín yǐ yǒng mù xī,shēng āi lì ér mí cháng。
huò xì qīng liú,huò xiáng shén zhǔ。
huò cǎi míng zhū,huò shí cuì yǔ。
cóng nán xiāng zhī èr fēi,xié hàn bīn zhī yóu nǚ。
tàn páo guā zhī wú pǐ xī,yǒng qiān niú zhī dú chǔ。
yáng qīng guī zhī yī mí xī,yì xiū xiù yǐ yán zhù。
tǐ xùn fēi fú,piāo hū ruò shén。
líng bō wēi bù,luó wà shēng chén。
dòng wú cháng zé,ruò wēi ruò ān。
jìn zhǐ nán qī,ruò wǎng ruò huán。
zhuǎn miǎn liú jīng,guāng rùn yù yán。
hán cí wèi tǔ,qì ruò yōu lán。
huá róng ē nuó,lìng wǒ wàng cān。
yú shì píng yì shōu fēng,chuān hòu jìng bō。
féng yí míng gǔ,nǚ wā qīng gē。
téng wén yú yǐ jǐng chéng,míng yù luán yǐ xié shì。
liù lóng yǎn qí qí shǒu,zài yún chē zhī róng yì。
jīng ní yǒng ér jiá gǔ,shuǐ qín xiáng ér wéi wèi
yú shì yuè běi zhǐ,guò nán gāng,yū sù lǐng,huí qīng yáng,
dòng zhū chún yǐ xú yán,chén jiāo jiē zhī dà gāng。
hèn rén shén zhī dào shū xī,yuàn shèng nián zhī mò dāng。
kàng luó mèi yǐ yǎn tì xī,lèi liú jīn zhī làng làng。
dào liáng huì zhī yǒng jué xī,āi yī shì ér yì xiāng。
wú wēi qíng yǐ xiào ài xī,xiàn jiāng nán zhī míng dāng。
suī qián chǔ yú tài yīn,cháng jì xīn yú jūn wáng。
hū bù wù qí suǒ shě,chàng shén xiāo ér bì guā
yú shì bèi xià líng gāo,zú wǎng shén liú。
yí qíng xiǎng xiàng,gù wàng huái chóu。
jì líng tǐ zhī fù xíng,yù qīng zhōu ér shàng sù。
fú cháng chuān ér wàng fǎn,sī mián mián ér zēng mù。
yè gěng gěng ér bù mèi,zhān fán shuāng ér zhì shǔ。
mìng pú fū ér jiù jià,wú jiāng guī hū dōng lù。
lǎn fēi pèi yǐ kàng cè,chàng pán huán ér bù néng qù。
注释
- 黄初三年:公元222年(实际应为黄初四年)
- 宓妃:伏羲氏之女,洛水女神
- 轘辕:山名,在今河南偃师
- 税驾:停车
- 蘅皋:杜蘅丛生的水岸
- 流眄:目光流转
- 翩若惊鸿:体态轻盈如受惊的鸿雁
- 约素:束紧的白绢(形容细腰)
- 瓌姿:瑰丽的姿容
- 交甫弃言:郑交甫遇神女被欺的典故
译文
黄初三年,我从京师返回封地,渡过洛水。古人说这水中的神灵名叫宓妃。联想到宋玉讲述的楚王与神女的故事,于是写下这篇赋文:
我从京城启程,返回东方的封国。离开伊阙山,越过轘辕关,穿过通谷,登上景山。夕阳西斜,车马困顿。于是在长满杜蘅的岸边停下车驾,在灵芝田边喂马,漫步于阳林之间,纵目眺望洛水风光
忽然间精神恍惚,思绪飘散。低头未察异样,抬头却见奇观:一位绝代佳人,正伫立在山崖之畔。我拉着车夫问道:”你看见那个人了吗?那是谁?竟如此美丽!”车夫回答:”臣听说洛水有位女神,名叫宓妃。莫非您所见的就是她?她的模样如何,臣愿闻其详。”
我描述道:
她的体态,翩然如惊飞的鸿雁,婉约似游动的蛟龙。容光胜过秋菊,风华盖过春松。忽隐忽现像轻云遮月,飘摇不定似回风旋雪。远望之,皎洁如朝阳映彩霞;近观之,明艳似芙蓉出清波。
她身材匀称,高矮合度。肩如削成般平直,腰似束绢般纤细。秀颈修长,皓肤微露。不施粉黛,天然丽质。云髻高耸,长眉弯弯。丹唇鲜润,皓齿晶莹。明眸善睐,酒窝动人。姿容绝世,仪态娴雅。柔情绰约,言语妩媚。服饰奇丽,骨相如画。
身披璀璨罗衣,耳戴瑶碧美玉。金翠首饰熠熠生辉,明珠缀饰光彩照人。足踏绣花远游履,轻曳薄雾般纱裙。幽兰清香隐隐飘散,徘徊漫步在山隅。
忽然她轻舒身体,遨游嬉戏。左边彩旗倚靠,右边桂旗遮荫。在神水边伸出皓腕,采摘急流中的黑芝草。
我倾慕她的贤淑美丽,心旌摇曳不安。苦无良媒传达爱慕,只能托微波倾诉衷肠。愿先表达我的诚意,解下玉佩相邀。可叹佳人确实美好,既懂礼数又通诗文。她举起琼玉回应我,指着深渊约定相会。
我怀着真挚感情,又怕被神灵欺骗。想到郑交甫被神女背弃的传说,不禁犹豫迟疑。于是收敛笑容,镇定心神,遵守礼法自我约束。
这时洛神深受感动,低回流连。神光时聚时散,忽明忽暗。她像鹤一样轻盈站立,似飞未飞。踏着花椒铺就的香径,走过杜蘅丛中芬芳四溢。怅然长啸抒发深情,声音哀婉而悠长。
只见众神纷纷前来:
有的嬉戏清澈水流,有的翱翔神仙小岛;
有的采集明珠,有的拾取翠羽。
随行有湘水二妃,携着汉滨游女。
她感叹匏瓜星的无偶,咏唱牵牛星的独处。
轻纱衣裙随风飘舞,用长袖遮光远眺。
她体态轻盈如飞凫,飘忽莫测似神仙。在水波上微步行走,罗袜仿佛扬起微尘。行动没有固定规律,时而危险时而安全。进退难以预料,似去又还。眼波流转,玉颜生辉。含辞未吐,气息如兰。花容婀娜,令我忘餐。
这时风神屏翳收敛晚风,水神川后平息波涛。冯夷击鼓,女娲清歌。文鱼腾跃护卫车驾,玉鸾鸣响一同离去。六龙庄严齐首,拉着云车缓缓前行。鲸鲵夹车跳跃,水禽飞翔护卫
越过北面的小洲,穿过南面的山冈。洛神回转白皙的颈项,清亮的眼眸相望。轻启朱唇缓缓说道:”遗憾人神殊途,怨叹盛年不遇。举起罗袖掩面哭泣,泪水滚滚沾湿衣襟。悼念这永别的相会,哀伤一别各在天涯。没有微物表达爱意,献上江南的明珠耳珰。虽然幽居在幽冥,永远寄心于君王。”忽然不知她身在何处,神光消散光彩隐匿。
于是我离开低处登上高处,脚步前行心神滞留。情思萦绕想象她的模样,回首相望满怀忧愁。希望神灵再现,驾着轻舟逆流追寻。飘浮在长河上忘返,思念绵绵不绝。长夜耿耿难以入眠,沾湿繁霜直到天明。命仆人备好车驾,我将启程返回东路。手握马缰举鞭,却怅然徘徊不忍离去。
背景
- 历史疑点:
- 时间矛盾:文中”黄初三年”实为黄初四年(223年)
- “感甄说”争议:与甄后的关联性考辨
- 政治处境:
- 曹丕继位后对曹植的压制
- 多次改封的漂泊经历
- 文学渊源:
- 对宋玉《神女赋》的继承与突破
- 楚辞”人神恋”模式的创新
赏析
- 三重叙事结构:
- 现实层:朝京师归藩的行程
- 幻境层:洛神出现的完整戏剧性场景
- 隐喻层:政治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 意象系统分析:
- 自然意象群:惊鸿/游龙/秋菊/春松
- 光影意象群:轻云蔽月/流风回雪
- 礼器意象群:玉佩/琼琚/明珰
- 情感发展脉络:惊艳、慕悦、疑虑、诀别、怅惘
- 艺术突破:
- 赋体的”诗化”改造
- 骈俪化的巅峰之作
- “神女-文人”互动新模式
评价
时代 | 代表性评价 |
---|---|
南朝 | 刘勰:”丽句与深采并流” |
唐代 | 李商隐:”宓妃留枕魏王才” |
宋代 | 苏轼:”魏晋风骨,此其极也” |
现代 | 鲁迅:”中国最绮丽的人神恋书写” |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