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七首·其一

曹植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
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拼音

gāo tái duō bēi fēng,zhāo rì zhào běi lín。
zhī zǐ zài wàn lǐ,jiāng hú jiǒng qiě shēn。
fāng zhōu ān kě jí,lí sī gù nán rèn。
gū yàn fēi nán yóu,guò tíng cháng āi yín。
qiào sī mù yuǎn rén,yuàn yù tuō yí yīn。
xíng yǐng hū bù jiàn,piān piān shāng wǒ xīn。

注释

  1. 北林:典出《诗经·秦风》”鴥彼晨风,郁彼北林”,象征思念
  2. 方舟:并舟(《庄子》”方舟而济于河”),此处指渡船
  3. 逈(jiǒng):遥远(《楚辞》”路逈逈其修远兮”)
  4. 遗音:传递音讯(《列子》”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译文

高台上悲风呼啸,朝阳照着北边树林。
思念的人远在万里,江湖阻隔又广又深。
纵有舟船难抵达,离情别绪太沉重。
孤雁向南飞去,掠过庭院长声哀鸣。
抬头思念远方人,多想托它捎个信。
转眼形影俱消失,翩翩飞影伤我心。

背景

此诗作于黄初四年(223年),曹植32岁封鄄城王时。据《三国志》载,曹丕继位后对诸弟严加防范,此诗实为思念被徙封的兄弟曹彰而作(曹彰于黄初四年暴毙洛阳)。

赏析

  1. 意象系统:
  • 空间意象:高台(仰视)→江湖(平视)→孤雁(俯视)
  • 时间意象:朝日→飞雁→形影(晨至午的推移)
  • 情感意象:悲风→哀吟→伤心(情绪递进)
  1. 艺术特色:
  • “多”与”照”的动静对照
  • “逈且深”的递进式空间拓展
  • “翩翩”双关雁飞与心痛
  1. 诗学价值:
    开创”托物寄情”的文人诗传统
    “孤雁”意象成为后世羁旅诗原型
    首见”形影”哲学意象的诗化运用

评价

  1. 南朝钟嵘:”骨气奇高,情兼雅怨”(《诗品》)
  2. 唐代皎然:”魏诗至子建,始宏声律”(《诗式》)
  3. 明代王世贞:”孤雁六字,千年离恨之祖”(《艺苑卮言》)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