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歌行

曹植

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
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
周公佐成王,金滕功不刊。
推心辅王室,二叔反流言。
待罪居东国,泣涕常流连。
皇灵大动变,震雷风且寒。
拔树偃秋稼,天威不可干。
素服开金滕,感悟求其端。
公旦事既显,成王乃哀叹。
吾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拼音

wèi jūn jì bù yì,wèi chén liáng dú nán。
zhōng xìn shì bù xiǎn,nǎi yǒu jiàn yí huàn。
zhōu gōng zuǒ chéng wáng,jīn téng gōng bù kān。
tuī xīn fǔ wáng shì,èr shū fǎn liú yán。
dài zuì jū dōng guó,qì tì cháng liú lián。
huáng líng dà dòng biàn,zhèn léi fēng qiě hán。
bá shù yǎn qiū jià,tiān wēi bù kě gān。
sù fú kāi jīn téng,gǎn wù qiú qí duān。
gōng dàn shì jì xiǎn,chéng wáng nǎi āi tàn。
wú yù jìng cǐ qǔ,cǐ qǔ bēi qiě cháng。
jīn rì lè xiāng lè,bié hòu mò xiāng wàng。

注释​

  1. ​​金縢​​:金属封缄的匣子(《尚书·金縢》载周公祷书)
  2. ​​二叔​​:管叔、蔡叔(散布周公篡位谣言)
  3. ​​东国​​:指东方(周公东征之地)
  4. ​​皇灵​​:天帝神灵(《汉书·礼乐志》”皇皇鸿明”)
  5. ​​素服​​:丧服(《礼记》”素服不举乐”)
  6. ​​公旦​​:周公旦(文王第四子)

译文​

为君本已不易,为臣更是艰难。
忠信之事不彰显,反遭猜忌祸患。
周公辅佐成王,金縢之功不磨灭。
推心置腹辅王室,管蔡二叔反造谣。
待罪居住东国,泪流终日不断。
天帝大怒显异象,雷霆寒风交加。
拔树毁坏秋稼,天威不可冒犯。
成王穿丧服开金縢,感悟寻求缘由。
周公忠诚既显明,成王方才悲叹悔悟。
我想唱完这首歌,此曲悲切又悠长。
今日且共欢乐,别后莫相遗忘。

背景​

  • ​​时间​​:太和二年(228年)曹叡即位初期
  • ​​政治影射​​:
    • 以周公自比,暗指曹叡猜忌宗室
    • “二叔流言”喻曹丕旧臣进谗
  • ​​历史依据​​:
    • 化用《尚书·金縢》典故
    • 呼应《诗经·豳风·鸱鸮》政治隐喻

赏析​

《怨歌行》以周公辅政的典故为框架,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政治寓言。开篇”为君””为臣”的对举,直指君臣关系的永恒困境,奠定了全诗的忧患基调。诗中精心选取”金縢””素服”等富含政治象征的意象,通过”震雷””拔树”等天象描写,将个人冤屈上升到天人感应的层面。最巧妙的是结尾转折,”今日乐相乐”的劝慰语,在悲怆叙事后突然转入现世温情,形成强烈的情感张力。这种将历史典故、政治诉求与乐府形式完美结合的写法,展现了曹植晚年诗歌”慷慨沉郁”的典型风格。

评价​

南朝文论家钟嵘在《诗品》中将此诗列为”怨刺诗”的代表,称其”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唐代类书《艺文类聚》特别收录”金縢”典故部分,作为政治讽喻诗的典范;宋代朱熹在《楚辞后语》中指出该诗”得《小雅》怨诽而不乱之旨”;明代王世贞将其与《豫章行》并称为”曹子建双璧”。现代学者更注重其政治语境,陈寅恪认为这是”曹魏宗室对专制皇权的文学抗争”,钱志熙则强调诗中展现的”士人政治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矛盾”。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