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七首

曹植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
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
何意回飚举,吹我入云中。
高高上无极,天路安可穷。
类此游客子,捐躯远从戎。.
毛褐不掩形,薇藿常不充。
去去莫复道,沉忧令人老。


西北有织妇,绮缟何缤纷。
明晨秉机杼,日昃不成文。
太息终长夜,悲啸入青云。
妾身守空闺,良人行从军。
自期三年归,今已历九春。
飞鸟遶树翔,噭噭鸣索羣。
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曜难久恃。


仆夫早严驾,吾将远行游。
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
将骋万里涂,东路安足由。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
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飞观百余尺,临牖yǒu御棂轩。
远望周千里,朝夕见平原。
烈士多悲心,小人偷自闲。
国雠亮不塞,甘心思丧元。
拊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
弦急悲声发,聆我慷慨言。


揽衣出中闺,逍遥步两楹。
闲房何寂寞,绿草被阶庭。
空室自生风,百鸟翩南征。
春思安可忘,忧戚与我幷。
佳人在远遁,妾身单且茕。
欢会难再遇,芝兰不重荣。
人皆弃旧爱,君岂若平生。
寄松为女萝,依水如浮萍。
赍jī身奉衿带,朝夕不堕倾。
倘终顾盻恩,永副我中情。

拼音

​其一​
gāo tái duō bēi fēng,zhāo rì zhào běi lín。
zhī zǐ zài wàn lǐ,jiāng hú jiǒng qiě shēn。
fāng zhōu ān kě jí?lí sī gù nán rèn。
gū yàn fēi nán yóu,guò tíng cháng āi yín。
qiào sī mù yuǎn rén,yuàn yù tuō yí yīn。
xíng yǐng hū bú jiàn,piān piān shāng wǒ xīn。

​其四​
nán guó yǒu jiā rén,róng huá ruò táo lǐ。
zhāo yóu jiāng běi àn,xī sù xiāo xiāng zhǐ。
shí sú báo zhū yán,shuí wèi fā hào chǐ?
fǔ yǎng suì jiāng mù,róng yào nán jiǔ shì。

​其六​
fēi guān bǎi yú chǐ,lín yǒu yù líng xuān。
yuǎn wàng zhōu qiān lǐ,zhāo xī jiàn píng yuán。
liè shì duō bēi xīn,xiǎo rén tōu zì xián。
guó chóu liàng bú sāi,gān xīn sī sàng yuán。
fǔ jiàn xī nán wàng,sī yù fù tài shān。
xián jí bēi shēng fā,líng wǒ kāng kǎi yán。

注释​

​其一​

  1. ​北林​​:典出《诗经》”鴥彼晨风,郁彼北林”
  2. ​方舟​​:并船,喻相聚
  3. ​遗音​​:传递音信

​其四​
4. ​​潇湘沚​​:潇湘水中小洲
5. ​​发皓齿​​:开口歌唱
6. ​​荣耀​​:指青春容颜

​其六​
7. ​​飞观​​:高耸的楼观
8. ​​丧元​​:献出生命
9. ​​太山​​:指吴国所在

译文​

​其一​
高台上悲风阵阵,朝阳照耀北林。
所思之人在万里外,江湖远隔且幽深。
纵有方舟怎能到达?离愁实在难承受。
孤雁向南飞去,经过庭院长声哀鸣。
抬头思念远方人,想托它捎去音信。
雁影忽然消失,翩翩飞姿伤我心。

​其四​
南方有位佳人,容颜如桃李芬芳。
清晨游于江北岸,夜晚宿在潇湘洲。
世俗不重美貌,为谁启齿歌唱?
转瞬间岁月将暮,青春难以长留。

​其六​
登上百尺高楼,凭窗远眺四方。
环望千里之远,朝夕尽见平原。
烈士常怀悲心,小人苟且偷安。
国仇尚未阻断,甘愿献出生命。
按剑眺望西南,誓要奔赴前线。
琴弦急奏悲声,倾听我的慷慨之言。

背景​

  • ​​时间跨度​​:建安(196-220)至太和(227-232)年间
  • ​​核心背景​​:
    • 曹丕称帝后对宗室打压
    • 曹植多次徙封经历
  • ​​主题演变​​:
    • 早期:抒发个人抱负(如其六)
    • 晚期:转向忧思感伤(如其四)

赏析​

《杂诗七首》作为组诗展现了曹植诗歌艺术的完整光谱。其一以”高台悲风”起兴,通过孤雁意象构建了双重孤独:地理阻隔的客观孤独与知音难觅的精神孤独。其四继承屈原”香草美人”传统,”南国佳人”的意象既是青春易逝的哀叹,更是才士不遇的隐喻。其六则重现了曹植早期”捐躯赴国难”的激昂气概,”拄剑””弦急”等动态描写与”烈士””小人”的对比,形成强烈的精神张力。

组诗最显著的特点是空间叙事的精心设计:从其一”万里江湖”的横向阻隔,到其六”飞观临牖”的纵向俯瞰,构建了立体化的情感空间。在时间维度上,则形成从”朝日”到”岁暮”的生命意识流动。这种时空交织的抒情方式,使组诗成为建安诗歌”慷慨任气”与”志深笔长”的完美结合。

评价​

南朝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特别推崇这组诗,认为”子建《杂诗》,丽而能切”;唐代类书《艺文类聚》收录其中五首,标注为”志气类”典范;宋代朱熹指出其”得《国风》《小雅》遗意”;明代王世贞将组诗与《古诗十九首》并论,称”一字千金,气骨不凡”。现代学者更注重整体性研究,钱志熙认为这是”曹植诗歌艺术的微缩景观”,而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则强调组诗展现了”从积极入世到哲学超脱的精神历程”。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