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露

曹植

天地无穷极,阴阳转相因。
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
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
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
鳞介尊神龙,走兽宗麒麟。
虫兽犹知德,何况于士人。
孔氏删诗书,王业粲已分。
骋我径寸翰,流藻垂华芬。

拼音

tiān dì wú qióng jí,yīn yáng zhuǎn xiāng yīn。
rén jū yī shì jiān,hū ruò fēng chuī chén。
yuàn dé zhǎn gōng qín,shū lì yú míng jūn。
huái cǐ wáng zuǒ cái,kāng kǎi dú bù qún。
lín jiè zūn shén lóng,zǒu shòu zōng qí lín。
chóng shòu yóu zhī dé,hé kuàng yú shì rén。
kǒng shì shān shī shū,wáng yè càn yǐ fēn。
chěng wǒ jìng cùn hàn,liú zǎo chuí huá fēn。

注释​

  1. ​​薤露​​:乐府旧题,原为丧歌(《薤露》古辞”薤上露,何易晞”)
  2. ​​阴阳转相因​​:阴阳二气循环相生(《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
  3. ​​王佐才​​:辅佐帝王之才(《汉书》”刘向有王佐之才”)
  4. ​​径寸翰​​:短小的笔(喻文才,《文心雕龙》”寸翰骋才”)
  5. ​​流藻​​:流传文章(《典论·论文》”翰藻垂芬”)
  6. ​​华芬​​:美誉(《后汉书》”扬芬千载”)

译文​

天地运行无穷尽,阴阳二气相循回。
人生在世短暂存,恍如风吹尘土飞。
但愿能展平生力,报效贤明君王前。
胸怀王佐之奇才,激昂慷慨独超群。
水族尊崇是神龙,走兽共仰唯麒麟。
虫鱼鸟兽尚知德,何况明理士人伦?
孔子删定诗书后,王道伟业已昭分。
驰骋我才短笔翰,文章流芳垂美闻。

背景​

  • ​​时间​​: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称帝初期
  • ​​政治处境​​:
    • 曹植从临淄侯贬为安乡侯
    • “煮豆燃萁”事件余波
  • ​​文学动机​​:
    • 改造丧歌为述志诗
    • 回应曹丕”文人相轻”政策

赏析​

《薤露》以宇宙观照开篇,”天地无穷”与”人生如尘”的强烈对比,瞬间确立生命短暂的命题。但诗人并未陷入虚无,而是通过”愿展功勤”的转折,将主题升华至建功立业的精神追求。”神龙””麒麟”的祥瑞意象群,既是对”明君”的政治期待,更是士人道德理想的具象化。最富创造性的是结尾处”径寸翰”的自我定位,将传统”三不朽”中的”立言”与”立功”完美结合,展现了建安文人特有的文化自信。

全诗在十二句内完成从宇宙到人生、从理想到实践的完整抒写,形成”天地-人生-功业-文章”的四重递进结构。这种将哲学思考、政治抱负与文学使命熔于一炉的写法,使古老的丧歌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光辉,堪称乐府旧题新变的典范之作。

评价​

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在《诗品》中盛赞此诗”节气奇高,词采华茂”,列为上品;唐代类书《艺文类聚》将其归入”志气类”,作为士人述志的典范;宋代朱熹特别欣赏”虫兽知德”的譬喻,认为”得风人比兴之旨”;明代王世贞将之与曹操《短歌行》并称”曹氏双璧”。现代学者更注重其思想价值,钱志熙指出这是”建安文人生命价值观的集中表达”,而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则认为诗中展现了”从生命意识到文化使命的升华”。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