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篇

曹植

灵芝生王地。
朱草被洛滨。
荣华相晃耀。
光采晔若神。
古时有虞舜。
父母顽且嚚。
尽孝于田垄。
烝烝不违仁。
伯瑜年七十。
彩衣以娱亲。
慈母笞不痛。
歔欷涕沾巾。
丁兰少失母。
自伤早孤茕。
刻木当严亲。
朝夕致三牲。
暴子见陵悔。
犯罪以亡形。
丈人为泣血。
免戾全其名。
董永遭家贫。
父老财无遗。
举假以供养。
佣作致甘肥。
责家填门至。
不知何用归。
天灵感至德。
神女为秉机。
岁月不安居。
呜呼我皇考。
生我既已晚。
弃我何其早。
蓼莪谁所兴。
念之令人老。
退咏南风诗。
洒泪满袆抱。
乱曰。
圣皇君四海。
德教朝夕宣。.
万国咸礼让。
百姓家肃虔。
庠序不失仪。
孝悌处中田。
户有曾闵子。
比屋皆仁贤。
髫齓无夭齿。
黄发尽其年。
陛下三万岁。
慈母亦复然。

拼音

líng zhī shēng wáng dì。zhū cǎo bèi luò bīn。
róng huá xiāng huǎng yào。guāng cǎi yè ruò shén。
gǔ shí yǒu yú shùn。fù mǔ wán qiě yín。
jìn xiào yú tián lǒng。zhēng zhēng bù wéi rén。
bó yú nián qī shí。cǎi yī yǐ yú qīn。
cí mǔ chī bù tòng。xū xī tì zhān jīn。
dīng lán shào shī mǔ。zì shāng zǎo gū qióng。
kè mù dāng yán qīn。zhāo xī zhì sān shēng。
bào zǐ jiàn líng huǐ。fàn zuì yǐ wáng xíng。
zhàng rén wéi qì xuè。miǎn lì quán qí míng。
dǒng yǒng zāo jiā pín。fù lǎo cái wú yí。
jǔ jiǎ yǐ gōng yǎng。yōng zuò zhì gān féi。
zé jiā tián mén zhì。bù zhī hé yòng guī。
tiān líng gǎn zhì dé。shén nǚ wéi bǐng jī。
suì yuè bù ān jū。wū hū wǒ huáng kǎo。
shēng wǒ jì yǐ wǎn。qì wǒ hé qí zǎo。
liǎo é shuí suǒ xīng。niàn zhī lìng rén lǎo。
tuì yǒng nán fēng shī。sǎ lèi mǎn huī bào。
luàn yuē。
shèng huáng jūn sì hǎi。dé jiào zhāo xī xuān。
wàn guó xián lǐ ràng。bǎi xìng jiā sù qián。
xiáng xù bù shī yí。xiào tì chù zhōng tián。
hù yǒu zēng mǐn zǐ。bǐ wū jiē rén xián。
tiáo chèn wú yāo chǐ。huáng fā jìn qí nián。
bì xià sān wàn suì。cí mǔ yì fù rán。

注释​

  1. ​​烝烝​​:孝德淳厚(《尚书》”烝烝乂”)
  2. ​​伯瑜​​:老莱子(《列女传》”彩衣娱亲”)
  3. ​​丁兰​​:汉代孝子(《后汉书》”刻木事亲”)
  4. ​​董永​​:卖身葬父(《搜神记》”天女助织”)
  5. ​​蓼莪​​:《诗经》篇名(哀悼父母)
  6. ​​曾闵​​:曾参与闵损(孔门孝子)
  7. ​​髫齓​​:幼童(《韩诗外传》”髫齓不夭”)

译文​

灵芝生长帝王土,朱草遍布洛水滨。
荣光华彩相辉映,神采熠熠耀如神。
古时大舜有故事,父母愚顽又凶狠。
田间耕作尽孝道,仁德淳厚不违心。
伯瑜年已七十岁,彩衣娱亲表孝心。
慈母责打不觉痛,悲泣泪水湿衣襟。
丁兰少年失慈母,自伤早孤苦伶仃。
刻木当作严父敬,朝夕供奉三牲祭。
暴子见陵生悔意,犯罪逃亡匿形迹。
丈人为此泣血泪,免罪保全其声名。
董永遭遇家贫困,父亲年老无遗财。
借贷供养尽孝道,佣工劳作奉甘肥。
债主填门来追讨,不知如何偿债归。
上天感动其至德,神女下凡助织机。
岁月流逝难安居,呜呼哀哉我父皇。
生我之时已嫌晚,弃我而去何其早。
《蓼莪》之诗谁所作?念之令人衰老速。
退而吟咏《南风》诗,泪洒衣襟湿怀抱。
乱曰:
圣明君王治四海,德化教育日宣播。
万国皆遵礼让道,百姓家中肃虔敬。
学校礼仪不失序,孝悌之道行田间。
家家皆有曾闵孝,户户都是仁贤人。
孩童无有夭折者,黄发老人享天年。
愿我陛下三万岁,慈母亦然享永年。

背景​

  • ​​时间​​:黄初四年(223年)曹丕称帝后
  • ​​政治背景​​:
    • 曹丕推行”以孝治国”政策
    • 曹植借孝道主题表达政治诉求
  • ​​文学动机​​:
    • 回应朝廷”举孝廉”制度
    • 寄托对父亲曹操的哀思

赏析​

《灵芝篇》以祥瑞意象开篇,通过”灵芝””朱草”的铺陈构建儒家理想国的图景。全诗采用”典故群”结构:虞舜的”烝烝不违仁”确立孝道典范,老莱子”彩衣娱亲”展现赤子之心,丁兰”刻木事亲”强调慎终追远,董永”天女助织”彰显至诚感天。这些孝子典故形成道德谱系,最终落点于”蓼莪之悲”的个人抒情。

艺术上最突出的是三重结构设计:前段祥瑞描写象征政治理想,中段孝子典故构建道德体系,尾段”乱曰”转入对”圣皇”的直接颂扬。这种将个人情感、伦理教化与政治诉求完美结合的写法,体现了曹植晚期诗歌”雅润为本”的特质。

评价​

南朝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此诗”义直而文婉”;唐代类书《艺文类聚》将其归入”孝感类”典范;宋代真德秀《文章正宗》特别推崇”蓼莪”段的抒情力量;明代王世贞将之与《灵芝颂》并称”曹子建孝道双璧”。现代学者更重政治解读,陈寅恪认为这是”儒学政治化的文学实践”,而钱志熙则强调诗中展现的”孝道伦理与生命意识的融合”。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