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曹植

西北有织妇,
绮缟何缤纷。
明晨秉机杼,
日昃不成文。
太息经长夜,
悲啸入青云。
妾身守空闺,
良人行从军。
自期三年归,
今已历九春。
飞鸟绕树翔,
噭噭鸣索群。
愿为南流景,
驰光见我君。

拼音

xī běi yǒu zhī fù,qǐ gǎo hé bīn fēn。
míng chén bǐng jī zhù,rì zè bù chéng wén。
tài xī jīng cháng yè,bēi xiào rù qīng yún。
qiè shēn shǒu kōng guī,liáng rén xíng cóng jūn。
zì qī sān nián guī,jīn yǐ lì jiǔ chūn。
fēi niǎo rào shù xiáng,jiào jiào míng suǒ qún。
yuàn wéi nán liú jǐng,chí guāng jiàn wǒ jūn。

注释​

  1. ​​绮缟​​:精美丝织品(《说文》”绮,文缯也;缟,鲜色缯也”)
  2. ​​日昃​​:太阳西斜(《尚书》”日中昃”孔传)
  3. ​​九春​​:九年(《楚辞》”九春”王逸注)
  4. ​​噭噭​​:鸟鸣声(《诗经》”噭噭鸣雁”)
  5. ​​南流景​​:南行日光(《楚辞》”景驰西流”洪兴祖补注)
  6. ​​驰光​​:飞逝的时光(《汉书》”驰光如电”)

译文​

西北有位织布女,丝绢织得多精美。
清晨即起理机杼,日落仍未成花纹。
长夜叹息声不断,悲啸直上青云端。
妾身独守空闺中,夫君从军戍边关。
原说三年即归来,如今已过九春秋。
飞鸟绕树声声啼,哀鸣呼唤寻同伴。
愿化南行日月光,飞驰流光见君颜。

背景​

  • ​​时间​​:黄初年间(220-226年)魏吴对峙时期
  • ​​历史背景​​:
    • 曹魏实行”士家制度”造成家庭离散
    • 连年征战导致征夫久戍不归
  • ​​文学传承​​:
    • 继承《古诗十九首》闺怨传统
    • 开创文人拟乐府的新范式

赏析​

此诗以织妇意象起兴,”绮缟缤纷”与”不成文”的对比,暗示美好理想与残酷现实的冲突。”太息-悲啸”的情感递进,通过”长夜-青云”的空间延伸,将个人悲情升华为普世苦难。诗中”三年/九春”的时间错位,与”飞鸟索群”的意象呼应,强化了孤独主题。结尾”愿为南流景”的奇想,既承袭《楚辞》”托志日月”的传统,又展现建安文人”慷慨以任气”的浪漫精神。

艺术上采用三重对照结构:

  1. ​​时间对照​​:晨起劳作→日昃无成
  2. ​​空间对照​​:空闺独守→青云悲啸
  3. ​​意象对照​​:织机经纬→飞鸟轨迹
    这种精密的结构设计,使全诗在简练中蕴含深厚张力。

评价​

南朝钟嵘《诗品》评:”情兼雅怨,文典以怨”;
唐代《艺文类聚》归入”闺情类”典范;
宋代朱熹称:”得《国风》哀而不伤之旨”;
明代王世贞将之与《七哀诗》并论;
现代学者钱志熙指出:”战争苦难的女性视角书写”。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