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蓬离本根,飘摇随长风。
何意回飚举,吹我入云中。
高高上无极,天路安可穷?
类此游客子,捐躯远从戎。
毛褐不掩形,薇藿常不充。
去去莫复道,沉忧令人老。
拼音
zhuǎn péng lí běn gēn,piāo yáo suí cháng fēng。
hé yì huí biāo jǔ,chuī wǒ rù yún zhōng。
gāo gāo shàng wú jí,tiān lù ān kě qióng?
lèi cǐ yóu kè zǐ,juān qū yuǎn cóng róng。
máo hè bù yǎn xíng,wēi huò cháng bù chōng。
qù qù mò fù dào,chén yōu lìng rén lǎo。
注释
- 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说文》”蓬,蒿也”)
- 回飚:旋风(《楚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 毛褐:粗布衣服(《史记》”寒者利短褐”)
- 薇藿:野菜豆叶(《诗经》”采薇采薇”)
- 游客子:远行征人(《汉书》”客子常畏人”)
- 沉忧:深重忧愁(《楚辞》”沉郁而不扬”)
译文
飞蓬离却根本处,飘摇不定随长风。
岂料旋风突然起,吹我直上九霄中。
高天茫茫无边际,通天之路怎走通?
恰似远行从军者,抛家舍业赴边戎。
粗布短衣难蔽体,野菜豆叶常不充。
走吧走吧莫再说,深忧催人白发增。
背景
- 时间:太和年间(227-232年)多次徙封时期
- 政治影射:
- 以”转蓬”自喻频繁改封
- “游客子”暗指被监控的处境
- 思想渊源:
- 继承《楚辞》”飘风”意象
- 发展《古诗十九首》生命意识
赏析
此诗以”转蓬”为核心意象,构建了三重象征空间:
- 物理层面:”长风-回飚-云中”展现飘泊轨迹
- 社会层面:”游客子-从戎”揭示征人苦难
- 哲学层面:”天路安穷”叩问存在困境
艺术上采用”物-人-思”的递进结构:
- 前六句极写飞蓬之飘摇(比兴)
- 中四句转写征人之困顿(本体)
- 末二句突显生命之忧思(升华)
“毛褐薇藿”的细节描写与”天路无极”的宏大追问形成强烈反差,凸显个体在乱世中的渺小与坚韧。
评价
南朝钟嵘《诗品》:”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唐代《艺文类聚》列为”飘泊类”典范
宋代朱熹:”得《小雅》怨诽而不乱之旨”
明代王世贞:”建安飘泊诗之冠”
现代陈寅恪:”魏晋士人命运的诗化呈现”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