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考建世业。
余从征四方。
栉风而沐雨。
万里蒙露霜。
剑戟不离手。
铠甲为衣裳。
拼音
huáng kǎo jiàn shì yè,yú cóng zhēng sì fāng。
zhì fēng ér mù yǔ,wàn lǐ méng lù shuāng。
jiàn jǐ bù lí shǒu,kǎi jiǎ wéi yī shang。
注释
- 皇考:对亡父的尊称(《礼记》”生曰父,死曰考”)
- 栉风沐雨:以风梳发,以雨洗头(《庄子》”沐甚雨,栉疾风”)
- 蒙露霜:承受风霜(《诗经》”零露漙兮”毛传)
- 剑戟:兵器统称(《左传》”修尔车马,弓矢戎兵”)
- 铠甲:古代战衣(《周礼》”函人为甲”)
译文
先父创立不朽功业,我随征战走遍四方。
以风梳发以雨沐浴,万里征途饱经风霜。
手中剑戟从不离身,铠甲权当作是衣裳。
背景
- 时间: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后
- 历史背景:
- 追忆随父征战经历(195-220年)
- 对比当下被削兵权的处境
- 文学动机:
- 通过军旅书写表达政治诉求
- 确立”子承父业”的合法性
赏析
此诗以军事意象群构建记忆图景:
- 空间维度:”四方-万里”展现征战版图
- 身体维度:”栉风沐雨-铠甲为衣”凸显军人本色
- 器物维度:”剑戟不离手”强化尚武精神
艺术特色:
- 动词锤炼:”建-从-栉-沐-蒙”形成动态叙事链
- 意象浓缩:六句诗包含7个军事符号
- 今昔对比:暗含当下”剑戟离手”的现实困境
“铠甲为衣裳”的悖论式表达,既写实又象征,将军人身份转化为生命本质。
评价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骨鲠而气猛”
唐代《艺文类聚》归为”武部·征战类”
宋代叶适:”建安风骨,此篇最著”
明代王世贞:”子建军旅诗鼻祖”
现代范文澜:”魏晋武人精神的文学标本”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