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

佚名

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拼音

qù zhě rì yǐ shū,lái zhě rì yǐ qīn。
chū guō mén zhí shì,dàn jiàn qiū yǔ fén。
gǔ mù lí wéi tián,sōng bǎi cuī wéi xīn。
bái yáng duō bēi fēng,xiāo xiāo chóu shā rén。
sī huán gù lǐ lǘ,yù guī dào wú yīn。

注释

  1. 去者:逝去的人(《论语》”逝者如斯”)
  2. 里闾:故乡(《周礼》”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3. 犁为田:坟墓被耕为田地(《汉书》”冢墓犁平”)
  4. 摧为薪:树木被砍作柴火(《诗经》”薪是获薪”)
  5. 无因:没有途径(《楚辞》”媒绝路阻”)

译文

逝去的人日渐疏远,新来的人日渐亲近。
走出城门放眼望,只见荒丘和古坟。
古老坟墓变耕地,松柏被砍当柴薪。
白杨树间悲风起,萧萧声里愁煞人。
想要回到故乡去,归路茫茫无处寻。

背景

  1. 时间:东汉末年(约2世纪)
  2. 作者:无名氏(汉代文人集体创作)
  3. 背景:东汉末年的社会动荡
  4. 关联:与《古诗十九首》其他作品同源

赏析

  1. 艺术特色
  • 对比手法:”去者”与”来者”的生死对照
  • 意象选择:”白杨悲风”的经典愁绪意象
  • 空间设计:由城门到坟地的视线延伸
  1. 思想内涵
  • 对生命无常的认知
  • 对故乡难归的惆怅
  • 对世事变迁的感伤
  1. 诗学价值
  • 确立”生死对照”抒情模式
  • 发展”以景结情”手法
  • 开创”无因”归乡主题

评价

  1. 南朝钟嵘《诗品》:”文温以丽,意悲而远”
  2. 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萧萧愁杀’四字,写尽天涯孤客况味”
  3. 近代闻一多《歌与诗》:”最早的乡愁诗典范”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