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阳三首·其二

元好问

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
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
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
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

拼音

bǎi èr guān hé cǎo bù héng,shí nián róng mǎ àn qín jīng。
qí yáng xī wàng wú lái xìn,lǒng shuǐ dōng liú wén kū shēng;
yě màn yǒu qíng yíng zhàn gǔ,cán yáng hé yì zhào kōng chéng!
cóng shuí xì xiàng cāng cāng wèn,zhēng qiǎn chī yóu zuò wǔ bīng?

注释

  1. 百二关河:指关中险要(《史记》”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
  2. 蚩尤:上古战神(喻蒙古军)
  3. 五兵:五种兵器(《周礼》”司兵掌五兵”)
  4. 陇水:渭河支流(古战场意象)

译文

雄关险隘野草不生,十年战火笼罩秦都。
西望岐阳战报全无,但闻陇水呜咽如哭。
野藤缠绕阵亡将士,夕阳为何偏照空城?
试问茫茫苍天:为何纵容蚩尤造孽?

背景

此诗作于金哀宗天兴二年(1233年),元好问44岁目睹岐阳屠城后。诗中通过”天问”形式控诉战争,是金元之际最震撼的”诗史”之作。

赏析

  1. 时空建构:
  • 空间:关河→秦京→陇水→空城
  • 时间:十年戎马→残阳时刻
  1. 意象组合:
  • 自然意象(野蔓/残阳)
  • 神话意象(蚩尤/苍苍)
  • 声音意象(哭声/水声)
  1. 艺术特色:
  • “萦战骨”的触目惊心
  • “照空城”的强烈反差
  • “问苍苍”的终极诘问

评价

  1. 元·郝经:”字字凝血,可作《黍离》续篇。”
  2. 明·胡应麟:”结句天问体,自屈子后仅见。”
  3. 清·王夫之:”‘野蔓’一联,是古今战争诗绝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