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三十首·其十七

元好问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拼音

kāng kǎi gē yáo jué bù chuán,qióng lú yī qǔ běn tiān rán。
zhōng zhōu wàn gǔ yīng xióng qì,yě dào yīn shān chì lè chuān。

注释

  1. 穹庐:蒙古包(《敕勒歌》”天似穹庐”意象)
  2. 敕勒川:北方草原(《敕勒歌》发源地)
  3. 中州:中原地区(特指汉文化核心区)

译文

那些慷慨民谣虽未记载,草原牧歌本自天然浑成。
中原流传万载的英雄气概,同样激荡在阴山敕勒川。

背景

此诗作于蒙古海迷失后称制元年(1248年),元好问59岁隐居河南时。通过评点北朝民歌《敕勒歌》,阐述其”天然真淳”的诗学主张,是金元诗论代表作。

赏析

  1. 诗论特色:
  • 首句批判文人诗失传
  • 次句肯定民歌天然美
  1. 空间建构:
  • 文化空间(中州→阴山)
  • 历史空间(万古→当代)
  1. 思想内涵:
  • 打破华夷之辨
  • 强调气质相通

评价

  1. 元·郝经:”裕之此论,开北宗诗法。”
  2. 明·胡应麟:”二十八字说尽诗歌本质。”
  3. 清·王士禛:”后二句是古今诗论绝唱。”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