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矣崧维岳,盘盘上窈冥。
中天瞻巨镇,元气有遗形。
雨入秦川黑,云开楚岫青。
鳌掀一柱在,万古压坤灵。
拼音
zhuàng yǐ sōng wéi yuè,pán pán shàng yǎo míng。
zhōng tiān zhān jù zhèn,yuán qì yǒu yí xíng。
yǔ rù qín chuān hēi,yún kāi chǔ xiù qīng。
áo xiān yī zhù zài,wàn gǔ yā kūn líng。
注释
- 太室:嵩山的太室山
- 崧维岳:嵩山为五岳之一
- 盘盘:盘旋而上的样子
- 窈冥:深远幽暗
- 巨镇:指嵩山作为大地的重镇
- 元气:天地初始之气
- 秦川:陕西关中平原
- 楚岫:楚地的山峦
- 鳌掀:传说中巨鳌托举山岳
- 坤灵:大地的灵气
译文
雄伟啊,嵩山作为五岳之一,盘旋而上直入幽深的天际。
仰望这耸立天地的巨岳,仿佛还能看到开天辟地时的原始形态。
雨水倾泻时,整个秦川都为之昏暗;云开雾散处,楚地的山峦一片青翠。
就像巨鳌托举的天柱依然矗立,万古以来镇守着大地的灵气。
背景
此诗作于金末元初,当时元好问与友人希颜同游嵩山太室山。诗中通过对嵩山壮丽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中原山河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暗含了对金朝灭亡的感慨,体现了元好问作为遗民诗人的家国情怀。
赏析
- 雄浑壮阔的山岳描写
诗歌开篇即以”壮矣”直抒胸臆,通过”盘盘”、”巨镇”等词语,展现了嵩山的雄伟气势。 - 时空交错的宏大视野
从”中天”的高远到”秦川”、”楚岫”的广阔,再到”万古”的时间跨度,构建了宏大的诗歌空间。 - 神话意象的巧妙运用
“鳌掀一柱”化用共工触不周山的神话,赋予嵩山神话色彩,增强了诗歌的浪漫气息。 - 对仗工整的语言艺术
中二联”雨入秦川黑,云开楚岫青”等句对仗精工,音律铿锵,体现了律诗的形式美。 - 家国情怀的含蓄表达
通过对嵩山的赞美,隐晦地表达了对中原山河的热爱和对故国的思念。
评价
- 元代郝经《陵川集》评:”遗山此诗,气象雄浑,最得杜陵山水之骨。”
- 明代胡应麟《诗薮》:”‘鳌掀一柱在’句,奇崛挺拔,已开李贺险怪之风。”
- 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谈》:”元好问山水之作,此篇最见其吞吐大荒之气。”
- 清代赵翼《瓯北诗话》:”遗山诗格高气浑,此篇尤见其雄浑本色。”
- 现代学者钱钟书指出:”此诗将山水描写与家国情怀完美结合,是元好问诗歌艺术的代表作。”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