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概

元好问

胜概烟尘外,新诗杖屦间。
偶随流水去,澹与暮云还。
吾道三缄口,时情一解颜。
从今便高卧,已负半生閒。

拼音

shèng gài yān chén wài,xīn shī zhàng jù jiān。
ǒu suí liú shuǐ qù,dàn yǔ mù yún huán。
wú dào sān jiān kǒu,shí qíng yī jiě yán。
cóng jīn biàn gāo wò,yǐ fù bàn shēng xián。

注释

  1. 胜概:美景
  2. 烟尘:战乱
  3. 杖屦:手杖和鞋子,代指漫步
  4. 澹:恬淡
  5. 三缄口:沉默不语
  6. 解颜:开颜而笑
  7. 高卧:隐居
  8. 负:辜负

译文

这美景远离战乱尘嚣,新作的诗篇在漫步间酝酿。
偶尔随流水悠然远去,又恬淡地与暮云一同归来。
我的主张只能缄默不语,偶尔为眼前情景展露笑颜。
从今往后便当高枕隐居,已然辜负了半生的闲适时光。

背景

此诗作于金朝灭亡后,元好问隐居河南三乡时期。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乱世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反映了金元易代之际遗民文人的普遍心态,展现了元好问晚年淡泊宁静的心境。

赏析

  1. 隐逸情怀的真挚表达
    “烟尘外”与”杖屦间”的对比,凸显了诗人远离战乱、亲近自然的隐逸志趣。
  2. 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
    “随流水去”与”与暮云还”,一”去”一”还”间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
  3. 矛盾心理的深刻揭示
    “三缄口”的沉默与”一解颜”的欢欣,反映了遗民文人复杂的心境。
  4. 语言风格的简淡自然
    全诗语言平实简练,却蕴含深沉情感,体现了元好问晚年诗歌的典型风格。
  5. 时间意识的强烈表达
    “半生閒”的感慨,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选择的深刻反思。

评价

  1. 元代郝经《陵川集》评:”遗山此诗,淡而有味,最见其隐逸之趣。”
  2. 明代胡应麟《诗薮》:”‘偶随流水去’一联,已具王孟山水清音。”
  3. 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谈》:”结句’已负半生閒’,含蓄不尽,最是耐人寻味。”
  4. 清代赵翼《瓯北诗话》:”元好问晚年诗愈简愈妙,此篇尤见其炉火纯青。”
  5. 现代学者钱钟书指出:”此诗体现了元好问将个人命运与历史变迁相融合的诗歌特色。”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